敬爱的读者们,最近,一则令人感动的新闻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上引发热议。
一对勇敢的夫妇在自驾探险可可西里无人区时,偶遇一只饿瘦的狼。女子见状,怜悯之心油然而生,她毫不畏惧地下车,用牛肉干喂养这只饥饿的狼,并与之近距离接触。
虽然结局是“狼饱人安”,大家皆大欢喜,但女子这种在无人区喂养狼的行为还是引发了网友们的广泛讨论。
狼,这种动物可不是我们平时能随意接触的。毕竟,它们常常被描绘成凶猛的猎食者,总是让人们心生畏惧。更何况,这只狼还是孤身一人,是否更加危险?
如果是其他温和的野生动物,喂点东西,摸摸头,应该没啥问题吧?但是,我们常说“野生动物饿死也不能喂”,为什么还要去救助它们呢?
咱们先来说说狼吧。据国家动物博物馆副馆长兼研究员张劲硕说,这只让人退避三舍的动物正是狼。
狼作为一种独立的物种,在我国分布广泛,除台湾和海南以外,其他省份都曾有过野生狼的身影。
别误会了,狼并不像某些人想象的那样“总是一大群地活动”。相反,狼的社会奉行一夫一妻制,所谓“狼群”往往是夫妻带着子女一起行动,年轻的狼性成熟后会脱离父母独自生活。
所以,鲁迅说的“猛兽总是独行,牛羊才成群结队”在动物界也有一定道理。通过对狼体型的观察,张劲硕认为,新闻中女子喂的这匹狼应该是一只刚刚独立的“小年轻”。
有人可能会说,狼不是经常攻击人类吗?这话其实并不全对。
事实上,狼攻击人的几率相当低,通常情况下,不饥饿的狼是没必要攻击人类的,而饥饿的狼又没有足够的力气来实施攻击。
当然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随意与狼或其他野生动物亲密接触。张劲硕提醒我们,与野生动物近距离接触终究是有风险的。
被投喂的动物即便不主动攻击,但在争抢食物时,误伤的情况还是很可能发生的;即便没有“咬对穿”,也有可能咬出伤口或者刮破皮肤,那样也很危险。
那大家可能会想,与狼相比,草食性动物应该没那么危险吧?可别被所谓“温顺”的动物给忽悠了,它们甚至更加危险!
“豺狼虎豹攻击人的概率反而比那些你认为很温顺的草食类动物更小。”张劲硕说。
草食类动物,比如鹿、羚羊,一旦受到惊吓,很有可能使用“用角顶”“用脚蹬”等“绝招”,这样投喂者就有可能当场毙命。
“看似温柔的动物,也可能因为人们没有足够的警惕而忽略了它内在的、真正作为野生动物的凶猛和彪悍一面。”
是不是有人觉得,既然如此,还是不要救助它们比较好?咱们来说说这个问题。
近几十年来,城市的扩张、基础设施建设等人类活动不断扩大,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受到了严重破坏,它们的生活受到了深刻影响。“对人家造成了破坏,就应该补偿,应该提供帮助。”张劲硕说。
救助野生动物、建立保护区、设立救助站,正是对它们的弥补,是一种自然层面的正义,是对生命与公平的尊重。
在我国生态建设逐步取得成功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学会正确对待这些野生“朋友”。
在与野生动物的互动中,我们要有足够的敬畏之心。救助是必要的,但绝不能随意接触它们,更不能轻信所谓“温顺”动物的表象。正如《论语》中所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