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甘肃、青海两省交界处的祁连山国家公园是我国十大国家公园之一,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边缘,由一系列的高山、沟谷、盆地等组成,自然资源极为丰富。
祁连山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高的地区之一,无数奇珍异兽在这里繁衍生息,比如雪豹、白唇鹿、马麝、金雕等等。
雪豹是一种比较神秘的动物,在过去人们想要拍到它们在野外的活动影像,可谓是十分困难,有时候摄影师在野外蹲守好几天都一无所获。不过自从红外相机引入到这一领域之后,在野外拍到雪豹的身影,也就变得不再那么难了。
由于保护得当,我国的雪豹种群数量不断上升,这些年来通过红外相机反馈的数据,经常能够见到它们的身影。
近日,祁连山国家公园的管护员检查红外相机数据时,发现在张掖市民乐县境内的海潮坝附近,就拍到了一只雪豹捕食岩羊的珍贵影像。
从画面上来看,雪豹所处的地带是一处岩石裸露的乱石地区,只见它嘴里叼着一头岩羊出现在镜头中,疑似刚捕猎完成。这只雪豹目测已经成年,体态壮硕,身姿矫健,叼着一头岩羊依然行动自如,正往山上走。
雪豹:高原雪山上的王者
拍摄到雪豹的地点距民乐县城大概25公里,甘肃民乐片区是雪豹极为重要的栖息地之一,近些年来由于生态环境保护成效逐渐显现,动物保护意识深入人心,当地的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各类野生动物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其中就包括了雪豹。
拍到的这只雪豹身材还是比较壮硕的,加上身上的毛发比较蓬松浓密,看上去宛如一只强壮的小老虎。在丛林中稍作逗留后,嘴里便叼着一头岩羊正往更高的山上走去。
雪豹是我国13种猫科动物之一,跟老虎、狮子一样同属猫科豹属,因常在雪线附近和雪地间活动,因此得名。
从体型上看来,雪豹毫无疑问是一只大猫,其成年之后体重能达到22-55公斤,少数较大的雄性个体甚至能超过75公斤。相对于花豹、老虎等大猫来说,雪豹的四肢比例较短,身上的毛发更加蓬松浓密,所以雪豹在视觉上会更加矮胖。
如果说老虎是森林之王,狮子是草原之王,那么雪豹毫无疑问就是雪山之王。作为高原生态系统下的顶级捕食者,雪豹对维持高原生态系统的平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有效地控制岩羊、盘羊等有蹄类动物的种群数量。
裸岩地带是雪豹的主场
雪豹是高原物种,其主要在海拔3000-5000米的地区活动。科学家们曾探究过像雪豹、藏狐这些高原物种为何能在氧气稀薄的环境下长期生存以及行动自如,研究之后发现它们的身上具备了一个低海拔物种没有的基因,称为“EPAS1基因”。
该基因能影响生物体内血红蛋白产生的机制,使得它们对氧气的变化十分敏感,同时具备了高度发达的分配血液和调节呼吸等技能。
为了更加适应高寒的环境,在漫长的物种演化过程中,雪豹的身体也产生了一些适应性改变。比如鼻腔变大、长出厚厚的毛发等。
雪豹虽然是高海拔物种,但是在不同的季节,它们的垂直分布是有波动的。冬季积雪覆盖,它们会偏向于往较低海拔的地区活动,而到了夏季,则会迁往较高海拔的山区。
高山裸岩地带是雪豹的主场,在乱石的环境下,雪豹依然有很强的行动能力。雪豹有一条粗长的大尾巴,除了能放置在口鼻处保暖之外,对雪豹在岩石地带上行动保持平衡也有极大的作用。
雪豹灰白带有黑色斑纹的毛发在多岩石地带上是很好的伪装,一旦它们潜伏起来,极为不易被发现,伏击加追逐的狩猎方式使得雪豹在裸岩地带上有很高的狩猎成功率。
青藏高原生态风向标
雪豹主要分布在中亚12国里,其中我国是雪豹最大的分布国,其60%的栖息地都在我国境内。
青藏高原是雪豹最为主要的分布地区,过去对于雪豹来说,最大的威胁在于偷猎盗猎,后来随着各国对这方面的打击力度不断增大,同时动物保护意识渐渐深入人心,目前对于雪豹来说,最大的威胁已经变成了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全方位影响。
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本就比较脆弱,早在2016年的时候,美国一些科学家就通过电脑建模的方式模拟了雪豹栖息地在各个气候时期的变化,发现随着全球气温升高,到2070年雪豹的栖息地会丧失65%。
在过去的20多年里面,青藏高原的温度已经上升了3摄氏度,可能很多人感受不明显,但气候变化确实已经在影响雪豹生存了,其中金钱豹的活动范围上移,与雪豹出现在同一个地方就是一个信号。
不过在气候变化里,有三处地方是表现得较为稳定的,阿尔泰山脉、祁连山脉,及天山延伸至昆仑山脉这三个地方,将会是雪豹最后的庇护所。
作为高原生态系统下的旗舰物种,雪豹素来被誉为是“青藏高原生态风向标”,它们的存在与否与多寡,能够直接反映高原生态的完整性。
全世界的雪豹大概在7500只左右,其中有4500只左右生活在我国境内,都说“世界雪豹保护看中国”,我国在这方面也的确交出了让世界都满意的答卷。
在我国,雪豹的数量早已呈现上升的趋势,比如2015年对祁连山一带雪豹生存状态评估时,发现它们的密度与上个世纪80年代相比,翻了3倍多,雪豹的濒危状态也从原来的“濒危”下降到了“易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