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愤怒的悲剧又发生了:5月13日晚,上海一只贵宾犬疑似死于消杀。
当事人的女儿@碧野78在网上一遍遍的维权,讨要说法,却始终无果。
狗主人是一位70岁的独居老人,狗狗coffee已经陪伴她十多年了。
我联系上了老人的女儿,梳理了整件事情的经过:
4月19号,老人确诊新冠;
4月27号,老人和coffe一起被运转至方舱医院;
经过16天的隔离治疗,老人完全康复,符合出舱要求,可以带着狗狗一起回家了。
图片来源:@碧野78 微博页截图
在隔离的16天里,一人一狗,均是健康状态。
可回家当天,意外却发生了:
车停至直到小区门口, 老人抱着coffee下车后 ,有防疫人员上前通知:
需要对人和狗,以及随身物品进行消杀。
虽然消息来得突然,之前并没有人通知她,但老人依然积极配合。
防疫人员要求她把狗狗放在地上,然后用消毒水对着他们猛喷。过程中也没有人做出消杀风险提示,更甭提安全防护了。
老人因带着双层防护口罩,被消毒后并未感到不适。
但coffee到家后,却出现了无法站立,尿失禁、逐渐失去了意识等症状,甚至没来得及去医院,就停止了呼吸。
整个过程,不过才15-20分钟。
老人伤心欲绝,她和coffee相伴了10年,从未离开过彼此,早已当成亲人一般看待。
当初得知coffee能和自己一起去隔离时,老人高兴坏了。
可没想到,最后还是失去了它。
明明回来时还活蹦乱跳的,无任何异常情况,怎么突然之间就丢了性命?
老人想到了消毒液,于是,她抱着coffee返回小区大门。
在一遍遍的追问下,防疫人员才拿出了消杀的瓶子:三氯异氰尿酸消毒片。
我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2020年 ,卫健委就在发布的防控知识里明确写了(含氯消毒剂)口服、吸入、溅入眼中和皮肤接触均可造成损伤。
防疫专家也提出含氯消毒剂具有一定的氧化性、腐蚀性以及致敏性,如过量使用,则会导致人体灼伤,甚至引起中毒。
图片来源:经济日报
何况是体型远小于人类的狗狗,还是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
老人的女儿说,coffee每年都有按时做体检,打疫苗,虽然10岁了但身体状况一直很好,也没有基础疾病。
突发的意外死亡,让他们全家人都无法接受。
coffee的检疫本
他们忍不住想,如果coffee的死亡与消杀有直接关系,那防疫人员若能提前告知风险,事先捂住狗狗的口鼻,是否就能避免悲剧的发生?
但无论如何,coffee都已经回不来了。他们悲戚地说道:
“我们愿意配合抗疫,愿意配合政府,愿意牺牲小我来保全大局,但是也请你们尊重生命,善待生命,哪怕它只是一条宠物狗。”
当天晚上,老人抱着狗狗的遗体在夜风里等了3个小时,只希望能有人给她一个说法。
等待说法的老人,袋子里装着去世的coffee。
可一条狗的生命,能换来什么答复?
凌晨12点,前来采访的记者和居委会代表一起把狗狗送到附近的宠物医院安置,等待解封后火化。
老人的女儿没有停止过申诉:
1.消杀工作是否符合程序要求,要求公开居委会消杀工作的指导政策文件;
2.明确消杀药品成分,剂量,和稀释浓度有多少;
3.明确消杀对象:是针对物品、环境,还是人和动物都要消杀;
4.明确事发当晚对老人和狗进行消杀工作的人员隶属哪个机构管理,有无相关从业资质和专业培训。
他们也尝试过报警、拨打12345、在国务院小程序里申诉,可全部石沉大海。
12345信息反馈
这不仅仅是为了coffee,而是任何一位需要经历消杀的宠物主人都可能遇到的问题。
当地小区的居委会书记是这样回复的↓
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只有人性的傲慢和冷漠。
老人的女儿说,目前上海并没有对消杀这一步骤进行统一的规定和管理: 不同小区、甚至不同街道,都可能采取不同的消杀方式。
如果存在过度消杀,则可能发生在任何人身上。
5月13号,就曾有人爆料上海某小区到处是消毒片,工作人员打开下水道盖子直接往里倒。
最后的结果呢?
猫咪上树、老鼠窜了出来,孩子们开始呕吐,大人们开始头疼……整个小区宛若一个大型毒气室。
虽然后续由官方出面道了歉,但一次次地亡羊补牢,只会换来更多惊恐和失望:
消杀工作一定要如此简单粗暴吗?
不,上海的其他小区网友给出了更加科学的解决方案:
这样既对病毒消杀有针对性,又保障了小动物的安全。
皆大欢喜。
我想,不管coffee的直接致死原因是不是这次消杀,它都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自我检讨,对生命更加敬畏。
虽然它们不会说话,不会反抗,却也不该接二连三地受到伤害。
这几天,上海的疫情已经有了明显好转。
我相信,抗疫的胜利就在不远处。我们一起发现问题,改进问题,尽微薄之力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更有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