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白龙江武都发现朱鹮
首次发现的珍贵性
在白龙江武都城区段的河滩上,一只珍稀的“客人”悄然现身。

在白龙江武都城区段的河滩上,一只珍稀的“客人”吸引了众多目光。它体型适中,体羽洁白如雪,后枕部还长着一簇柳叶形的羽冠,显得分外妖娆。细长的嘴呈黑色,略带弧形,喙尖端、下喙基部以及跗蹠、爪以及胫下部裸露的部分,都呈现出醒目的朱红色,与洁白的羽毛形成鲜明对比。
经过专家鉴定,这只珍稀的“客人”正是世界濒危动物、我国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被誉为“东方宝石”的朱鹮。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武都区境内近70年来首次发现野生朱鹮的踪迹,具有重大的生态和保护意义。
朱鹮的生物特征
朱鹮,这一珍稀且美丽的鸟类,拥有着极高的保护价值和生态生物学意义。自1973年被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Ⅰ级保护动物起,其保护地位便不断得到提升。1989年,朱鹮被我国正式列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的Ⅰ级保护对象。而在2012年,它更是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被誉为鸟中的“东方宝石”。
朱鹮,这种体态轻盈的鸟类,体重介于1400至1900克之间,体长约为70厘米,翼展更是达到了120厘米。雌雄朱鹮在外观上极为相似,难以区分。
朱鹮的历史与文化影响
中国是朱鹮历史的摇篮,其记载可追溯至2100多年前的《史记》,那时朱鹮被称为“翾目”。翾,意为优雅地飞翔,描绘出其轻盈缓飞的姿态。历代诗人纷纷以朱鹮为灵感,吟咏出如“朱鹭戏频藻,绯徊流涧曲”等脍炙人口的诗句,展现其独特的美丽与优雅。
诗中描绘的朱鹮,其飘逸的姿态犹如仙女临空,所带来的美感令人心驰神往,陶醉不已。

02
朱鹮的生活习性与保护
朱鹮的繁殖习性
朱鹮通常选择在高大的树木上筑巢、栖息,有时也会在那里夜宿。每年的2月,它们便开始忙碌地筑巢,每窝通常会产下2至4枚卵,偶尔也有产下5枚的情况。
朱鹮的生态地位及保护意义
鸟类,这一地球上的独特且繁多的生命群体,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每一次拍摄野生鸟类,都是一次深入的了解与宣传的机会,旨在唤起人们对鸟类的保护意识,同时也在赞美着这些大自然的精灵。若大家在野外“邂逅”朱鹮,请务必保持尊重与距离,切莫打扰或伤害这些珍贵的生物。 朱鹮是大自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野生鸟类需要尊重与距离,避免打扰。

鸟中精灵,大自然的皇冠之宝,它们以优美的姿态翱翔于天际,是生态系统的不可或缺的一员。让我们共同守护这些珍贵的生物,保护它们的栖息地,为它们提供一个安全的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