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领华宠医
当发现小动物身上长了不明肿物,兽医可能会建议进行细针穿刺来初步判断肿物的性质。
但许多家长会担心:这是啥?危险吗?会不会毛孩子的肿瘤扩散?
今天我们就用科学依据来解答这些常见的顾虑。
一起往下看吧
细针抽吸是什么?
细针抽吸(FNA):使用极细的针头【就跟我们的小动物平时打针的针头一样】吸取少量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用于初步判断肿物性质以及良性/恶性。

穿刺是否有必要性?
明确肿块性质:部分肿瘤可通过细胞学诊断,避免延误治疗,对于肿瘤病例,只有得到准确的结果才能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指导治疗方案:若为恶性肿瘤,早确诊可尽早手术、化疗或放疗,提高生存率;若为良性/非肿瘤性病变,可减少不必要的创伤性手术。
所以,穿刺是治疗宠物肿瘤绕不过去的关键步骤之一。
穿刺会导致肿瘤扩散吗?
想要知道穿刺是否会导致肿瘤扩散,我们就要先来了解肿瘤细胞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扩散。
1、淋巴转移—沿着淋巴管转移;
2、血行转移—沿着血液循环播散;
3、直接浸润—肿瘤侵袭相邻的组织
4、种植转移—如蒲公英一般因某种原因转移至其他地方。

因此,抽吸虽然会让肿瘤细胞脱落。但脱落肿瘤细胞的存活需要两步且满足特定的条件——
第一步是“脱落”:也就是穿刺导致癌细胞从原发肿瘤位置离开,并通过穿刺针道或其他途径扩散到其他部位。
第二步是“种植”:脱落的肿瘤细胞在散落的地方生长,甚至转移到别的器官。
而在这两步中,第一步常见,第二步极其少见。
如果穿刺后病理活检确诊为恶性肿瘤,在短时间内接受手术、化疗等治疗,那么即使肿瘤细胞进入并种植于穿刺针道,也会被一并清除。
综上,穿刺存在引起细胞脱落的可能性,但是产生不良后果的概率极低,整体并不影响患者复发率和生存率。
细针抽吸一定百发百中吗?
很多家长疑惑,为什么有时候做了检查,结果却写着“怀疑”、“无明显提示意义”等结论?

如图所示,有时候细针穿刺无法获取有代表性的样本:
A、恰好有代表性的活检
B、漏掉病灶
C、中央坏死、出血
D、小体积恶性病灶由大体积良性病灶掩盖
E、致密的胶原纤维网,细胞脱落量不足以判读
此外,样本易被血液污染(血供丰富的肿物)、涂片制作不当(细胞损伤或过厚)、超声凝胶污染产生伪影、严重的组织炎症坏死都会影响细胞学判读。
所以当细胞学无法初步诊断时,我们需要考虑进一步检查,如重新穿刺或活检等。
细针抽吸有哪些并发症?
作为医生有责任和义务提前告知家长相关并发症,家长进行了解,但不必过度恐慌。
(1)出血:通常是轻微的、具有局限性和自限性的。患有血细胞减少症的动物可能出现明显的出血,根据经验,血小板数量大于100(109/L)时出血风险相对较小,血小板数量<50(109/L)时严禁穿刺。另外,犬的凝血酶原时间(PT)和猫的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延长会增加出血风险,所以穿刺前医生会评估凝血功能。
(2)感染:采集脓肿/感染性病变时,可能出现败血症和腹膜炎,但实际上非常罕见。对于这些病例,在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之前建议预先使用广谱的抗生素。
(3)转移/扩散:关于这点前面已经讲过,就不一一赘述。只是这里要特别强调犬的膀胱移行细胞癌(TCC)和肺腺癌不建议通过穿刺采样。皮肤肿物穿刺时应尽量避免将肿瘤种植至深部组织。
(4)传播:犬传染性性病瘤(TVT)可能通过医源性传播,不过现在都使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穿刺的注射器,所以基本上不会发生医源性传播。
(5)Darier征:在肥大细胞瘤(MCT)的病例中,穿刺可能导致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血管活性物质,肿物在数分钟内发生肿胀、瘙痒、红疹、水肿、局部凝血障碍,通常在1h内消退。可以在穿刺后持续使用抗组胺药物。
(6)气胸:肺部肿块及胸腔积液采样时,小概率会造成气胸,但穿刺导致的气胸大多不会很严重,甚至没有临床症状,通常可以自行恢复。
(7)膀胱破裂:非常少见。一些资料提示膀胱过度充盈时收缩性降低,大量且快速抽取尿液才可能导致膀胱破裂。在动物剧烈挣扎时应迅速拔出针头,避免穿刺针割裂膀胱/腹腔内容物。
(8)镇静/麻醉:大部分体表穿刺无需进行镇静/麻醉,而对于内脏器官、口腔等部位的穿刺,需要镇静。大多数穿刺后无明显疼痛感,所以也无需进行疼痛管理。
向上滑动阅览
结语
结论:穿刺活检是相对安全可靠的!
穿刺活检是相对安全可靠的、有用、安全且经济的诊断方法,能区分肿瘤与非肿瘤病变,辅助精准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应在临床更广泛应用,尤其怀疑肿瘤时可作为基本诊断方法。
如果您的毛孩子需要做穿刺检查,不必过度担忧,早诊断、早治疗才是对它们最好的保护。
相关研究支持 :
[1]Glińska-Suchocka, K, Jankowski M , Kubiak K ,et al.Application of shear wave elast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mammary gland neoplasm in dogs[J].Polish Journal of Veterinary Sciences, 2013, 16(3).DOI:10.2478/pjvs-2013-0066.
[2] Liffman R , Courtman N .Fine needle aspiration of abdominal organs: a review of current recommendations for achieving a diagnostic sample[J].Journal of Small Animal Practice, 2017, 58(11):e12455.DOI:10.1111/jsap.12709.
本文医生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