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骨折,左前腿断裂,全身多处撕咬伤…”大连野境自然保护中心的志愿者王明(化名)回忆起5月27日凌晨在迎春四巷看到的那只雌性梅花鹿时,声音依然沉重。这只母鹿在流浪狗群的疯狂追逐下,从数米高的挡土墙上坠落,最终因伤势过重死亡。它身下的血迹,成为大连近期频发的流浪狗围猎梅花鹿惨剧的最新注脚。
大连莲花山周边,生活着我国纬度最高、唯一生存于城市环境的野生梅花鹿种群,它们被誉为“城市精灵”,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象征。然而,近年来,一种不和谐的声音打破了山林的宁静——流浪狗群的嚎叫与梅花鹿绝望的奔逃。
“这绝不是孤立事件,”王明向记者透露,“去年冬天我们就接到至少5起梅花鹿被流浪狗袭击的报告。狗群在山里形成势力范围,它们会惊扰、追逐,甚至直接攻击、撕咬梅花鹿。”这种在自然界本不该发生的“猎杀”行为,源于流浪狗在野化过程中形成的群体狩猎本能。它们数量多、行动敏捷,对相对温顺、尤其是老弱幼小的梅花鹿构成致命威胁。
流浪狗群的持续侵扰,正迫使部分梅花鹿族群做出艰难抉择——离开相对安全的栖息地,冒险进入人类活动密集的城市区域。大连野境自然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指出:“为了躲避狗群的攻击,一些鹿群被迫向山下、向居民区附近迁移。”这种非自然的迁徙带来了双重恶果:
生存空间挤压: 城市环境并非梅花鹿的理想家园,食物来源、隐蔽场所匮乏,生存压力剧增。
人鹿冲突隐患: 梅花鹿闯入市区,极易引发交通事故(文中提及保护站最近救助的即是被车撞伤的小鹿),也可能因觅食破坏绿化或引发居民恐慌。原本象征和谐的“城市精灵”,处境变得尴尬而危险。
面对日益严峻的问题,现有的管理机制显得力不从心。大连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站的工作人员坦言:“如果有梅花鹿受伤了,可以联系我们救助。但对于流浪狗惊扰梅花鹿的情况…流浪狗也不归我们林业部门管。”这直接点明了治理的痛点——权责不清,存在管理真空。
尽管当地政府部门曾组织过对流浪狗的抓捕行动,但志愿者和专业人士普遍反映“收效不明显”。究其原因:
根源未除: 抓捕行动往往是突击性的,难以持续,且无法有效控制流浪狗源头(如遗弃、无序繁殖)。
地形复杂: 山林环境广阔,地形复杂,给精准捕捉带来巨大困难。
缺乏长效机制: 缺乏针对流浪动物(尤其是对野生动物构成威胁群体)的常态化、科学化、系统化的收容、管理、绝育和领养机制。据相关动物保护组织估算,我国流浪犬数量巨大,科学管理和人道控制是普遍性难题。
大连梅花鹿与流浪狗的冲突,绝非一地之困。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野生动物栖息地与人类活动区域的边界日益模糊,“人-流浪动物-野生动物”三者关系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在全国多地显现。例如,某些城市周边也曾出现流浪猫对本土鸟类种群的威胁报告。这警示我们:
城市生态系统同样脆弱: 即使是适应能力较强的物种如梅花鹿,也极易受到外来压力(如入侵的流浪动物)的冲击。
流浪动物问题具有生态外溢性: 它不仅是城市管理问题、动物福利问题,更是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失控的流浪动物可能成为入侵物种,破坏本地生态链的平衡。
要破解这一困局,保护珍贵的城市梅花鹿种群,亟需打破部门壁垒,建立多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的协同治理机制:
明确牵头,协同作战: 建议由市政府层面统筹,明确一个主要牵头部门(如城管、农业农村),协调林业(野生动物保护)、公安、街道社区等多方力量,制定专项联合行动方案。林业部门提供梅花鹿活动区域信息,城管/公安负责流浪犬只的捕捉收容,社区协助宣传和源头管理。
科学人道,源头管控: 在重点区域(梅花鹿栖息地及迁徙路径周边)推行 TNR(捕捉-绝育-放归/领养) 项目,这是国际公认控制流浪动物数量最人道有效的方法,需政府购买服务或资助专业动保组织执行。同时,加强宠物管理立法执法,严惩遗弃行为,推广绝育和芯片植入,从源头上减少流浪动物产生。
科技赋能,精准监测: 利用红外相机、无人机等技术手段,加强对梅花鹿种群动态和流浪狗群活动范围的监测,为精准干预提供数据支持。
公众参与,共治共享: 加强公众宣传教育,普及科学喂养观念(避免在野外随意投喂吸引流浪动物聚集)、举报遗弃行为、支持领养代替购买。鼓励志愿者在专业指导下参与监测和宣传。
探索生态缓冲带: 在野生动物栖息地与城市建成区之间,评估设立生态缓冲带的可能性,通过合理植被配置和管理,减少流浪动物深入核心栖息地,也为梅花鹿提供更安全的过渡空间。
北京林业大学野生动物研究所张教授指出:“大连梅花鹿事件是一个典型的‘人-动物-城市’冲突缩影。解决之道在于认识到城市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保护梅花鹿,不仅是保护一个物种,更是维护城市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的必要举措。这要求管理思维从‘单一问题处理’转向‘生态系统管理’。”
据《2023年中国流浪动物现状调查报告》显示,流浪犬伤人、传播疾病及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已成为城市管理不可忽视的痛点,超过30%的受访城市报告了流浪动物引发的野生动物冲突事件。
大连莲花山上那只死去的母鹿,用最惨烈的方式揭开了城市繁华背后的生态伤疤。流浪狗群猎杀梅花鹿的悲剧,拷问着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水平,更警示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脆弱边界。当“城市精灵”在钢筋水泥的边缘哀鸣,我们能否打破部门藩篱,用科学、人道的协同治理,为它们,也为我们自己,留住这片土地上最后的野性诗意?这不仅仅是对一群鹿的救赎,更是对城市文明生态底线的捍卫。守护梅花鹿,就是守护我们共同的城市家园,守护那份人与自然本该拥有的和谐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