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红的流浪狗成伊斯坦布尔塔克西姆广场头号旅游热点

在遍布数百年历史清真寺、罗马时期蓄水池和宏伟宫殿的伊斯坦布尔里,一只体型偏胖、不爱动弹的流浪狗成了评分最高的景点,它每天都在城市西北侧的希什哈内地铁站附近的同一个阴凉处睡觉。

这只狗的名字叫“巨石”,它不怎么动,不吠叫,也不喜欢被人关注。即便如此,成千上万的游客还是特意在土耳其之行中安排了“拜访”它的行程。

谷歌地图上甚至有“巨石”的定位。有评论者称这次相遇 “改变人生”,旅游博客也把它列入了伊斯坦布尔游览指南。它以4.9分的评分和近300条评论,超过了阿亚索菲亚大清真寺、蓝色清真寺和博斯普鲁斯海峡等标志性景点。

走红的流浪狗成伊斯坦布尔塔克西姆广场头号旅游热点

沉睡的狗成伊斯坦布尔顶级旅游景点

“巨石”每天都待在同一个地方,蜷缩在加拉太塔与幻觉博物馆之间热门路线的人行道上。游客们有时会偶然遇见它,有时则是听人介绍特意找来。

还有人通过社交媒体地图追踪它的位置。伊斯坦布尔旅游通票的指南中也直接提到了它,建议游客“在希什哈内地铁站附近多留意”,说不定能偶遇“伊斯坦布尔最悠闲的明星”。

它从不与路人互动,只是静静地躺着,对谁都不理不睬。这种习性为它赢得了“巨石”的昵称。

游客们用各种饱含情感的语言描述它。一条评论写道:“它的优雅,它的魅力,它的圆滚滚。” 另一条则说:“看到它活得如此自在,你总会忍不住微笑。”

伊斯坦布尔的“巨石”成社交媒体明星

这只狗的名气早已超出了它栖息的人行道。《每日邮报》在TikTok上发布的一段关于它的视频获得了超过160万次观看。它现在还有了专门的Instagram粉丝页。外国媒体也纷纷将它列为伊斯坦布尔的顶级旅游目的地之一。

专栏作家卡米拉·佩雷斯·特罗表示:“尽管‘巨石’最初只是一只普通的流浪狗,但它在网上的人气却一路飙升。” 这种人气不仅反映出人们对它本身的喜爱,也体现了伊斯坦布尔独特的城市文化。

这座城市对流浪动物向来关爱有加,为它们提供食物、庇护和关爱。虽然猫咪通常更受关注,但“巨石”开辟了新的关注点,一只什么都不用做就能成为公众焦点的狗。

有些游客来到伊斯坦布尔,行程单上早就列好了“见巨石”这一项。谷歌地图上的一条评论写道:“在满是寻常景点的世界里,‘巨石’是一种非凡的体验。”

伊斯坦布尔当地人视“巨石”为社区一员

当地人都称它为“这条街的非官方市长”,经常在它附近留下食物和水。而游客们有时则把它当成一座“纪念碑”。许多评论者说,这次相遇让他们深受触动。

亨利·森在多个平台上留下的评论被广泛引用:“这次经历堪称一次精神启示…… 它那圆滚滚的肚子,让人感受到深沉的热情与存在的意义。”

另一位游客扬·瓦戈尔斯基的描述也被多次提及:“它蜷缩在热闹的街角,将平凡化为诗意,用一种安静的韧性在都市的喧嚣中低语。‘巨石’的宁静气质已融入我的生活。”

这种通常用来形容文化地标或自然奇观的语言,如今都用在了一只狗身上。评论里很少提到它的行为,因为它根本没什么特别的行为。它所带来的,是在这座以喧嚣、拥挤和永不停歇著称的城市里,一份难得的宁静。

走红的流浪狗成伊斯坦布尔塔克西姆广场头号旅游热点

伊斯坦布尔名犬“巨石”带来别样旅游体验

伊斯坦布尔的大多数景点都需要提前规划,游客得预订行程、排队等候、通过安检。

但“拜访巨石”完全不需要这些。没有门票,没有入场费,不用排长队,而且绝对不用赶时间。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满意而归。有几条一星评论抱怨说,没在它常待的地方找到它,或者碰它的时候被吼了。当地人也常常提醒游客,要尊重它的空间。

这些提醒反映出当地爱好者的担忧:“巨石”的存在不是为了取悦游客,它也从未求过名、求过关注。但如今它两者都得到了,而且就目前来看,只要不被触碰,它似乎很满足于待在原地。

那么,当一只睡着的狗评分超过宫殿、古老的蓄水池和历史悠久的清真寺时,这意味着什么?这或许反映了人们旅行方式和体验需求的转变。

传统景点依然人潮涌动,但另一些人在寻找那些更私人、更出人意料的瞬间。对许多人来说,亲眼见到“巨石”(而不是从它的Instagram账号上),恰好满足了这种需求。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宠物新闻

人心险恶!博主跨三省找靠腿骨走路流浪狗

2025-7-9 17:55:56

宠物新闻

重庆一“猫咪火锅店”供流浪猫食宿走红!

2025-7-10 17:55:23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