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长城宠物展
11月14日,CIPS国际宠业大会(CIPIC)以主题“无限发展 UNLIMITED DEVELOPMENT”迎来第二日议程。
作为大会“可持续日”,大会次日聚焦绿色制造、责任供应链、循环材料与未来消费趋势,围绕“如何让可持续从理念走向落地”,呈现了一条从生态保护、上游制造、包装方案,到品牌实践与消费者选择的完整路径。
CIPIC 会议次日 CIPS International Pet Industry Convention 会议第二日:从比利时工厂的生产线,到巴西亚马逊河的生态源头,再到包装承载产品抵达全球市场的那一刻,可持续正让产业链的每一环都被重新定义。 拥有50+年历史、专注塑料宠物用品与金属笼具制造的Savic; 聚焦亚马逊流域可持续野采模式的保护性渔业项目Project Piaba; 引领消费品包装创新与可回收技术的全球包装企业Amcor。 行业专家们从制造端、生态源头到包装技术,共同勾勒出行业可持续路径的不同侧面,也构成了今天讨论的起点。
Stefaan Clemmens 01 共建绿色未来: 制造端的系统性转型
(Savic NV首席商务官)

Stefaan Clemmens先生从Savic的实践出发,展示了一家欧洲制造企业如何把可持续写进“企业操作系统”: 1. 可持续不再是项目,而是经营方式: 从原材料选择、模具与结构设计,到产线能效、仓储与物流优化,可持续被拆解为一个个可执行的工程节点,而不是附属于市场部的“概念词”。 2. 从材料到工艺,真正进入“循环思维”: Savic通过大比例使用后工业/后消费回收料(PIR/PCR),并在模具表面、壁厚、浇口设计等环节优化能耗与用料;所有回收材料接受第三方机构年度审计,确保“说到的,真的是做到的”。 3. 用时间轴讲清楚承诺,而不是空喊口号: 从2020年的本地化生产与车队电动化起步,到2023年新增光伏、LED与排放基准年,再到2030年“50%绿色能源 + 50%以上产品使用再生材料”,直至2050年实现碳中和,Savic用清晰的路线图回应了“可持续如何拆解到每一年”的问题。 “绿色制造”不再是抽象叙事,而是一系列被精细计算过的商业决策——既是环境责任,也是效率与风险管理。
Scott Dowd 02 “买一条鱼,守住一片森林”: 可持续野采与水族贸易的未来
(Project Piaba 执行董事、保护生物学家)

Scott Dowd先生以巴西亚马逊内格罗河(Rio Negro)流域为起点,讲述了一个与宠物行业高度相关,却常被忽视的故事:观赏鱼贸易可以是一种破坏性的开采,也可以成为保护热带雨林的力量。 1. “保护型渔业”的逻辑: 与大规模砍伐、农牧扩张相比,规范的观赏鱼捕捞对环境影响极低,却能为当地社区提供长期收入来源。要维持鱼群资源,当地社区必须依赖健康的河流与森林——这就形成了“捕捞—生计—保护”的正循环。 2. “Buy a fish, save a tree.” 不只是口号: 当国际市场选择来自可持续项目的观赏鱼时,实际上也是在为一整片雨林投票。这类项目正逐渐被包括IUCN在内的国际保护组织及可持续发展框架关注,被视为兼顾生物多样性保护、社区发展与贸易的示范路径之一。 3. 从亚马逊到全球——模式的可复制性: Project Piaba所代表的,不只是“某条河的故事”,而是一种可以在其他流域、其他物种上复制的思路:用市场需求,为保护创造经济激励。 可持续不只发生在工厂之间,也发生在每一条供应链最源头的生态系统里。
蒋建中 (Amcor中国区集团研发技术专家) 03 环保护航,增长致远: 当包装成为可持续与增长的“接口”

来自Amcor的技术专家蒋建中先生,从“材料—工艺—测算—落地”的路径切入,系统展示了全球包装企业如何推动宠物食品类目的可持续转型。 1. 可回收化正在成为全球包装的共同方向: 行业正从传统的铝箔、多材料结构,向Mono-PE、Mono-PP、纸基等更易回收的方案迁移。在干粮、零食到湿粮等不同场景中,这些结构已经能够覆盖大部分性能需求。 2. 数据驱动的决策正取代“理念驱动”: 通过碳足迹工具对不同包装结构进行生命周期测算,让“可持续是否值得做”从主观判断变成可量化的比较。数据显示,可回收结构在部分应用中可显著降低排放,并在欧美等市场减少合规成本。 3. 可持续方案的关键不只是材料,而是“能否稳定落地”: 蒋建中先生强调,包装的可持续创新能否真正产生价值,关键不仅仅在单一材料本身,而在其能否在真实生产条件下稳定落地:既要在现有生产线上保持良好的走机效率,在高温、高压等复杂工艺下依然具备可靠的阻隔性能,同时还需要依托规模化与本地化相结合的供应链体系提供持续支持。 4. 包装正在成为品牌价值和监管合规的接口: 随着各国回收法规趋严,包装不再只是外观呈现,更是合规风险控制的重要节点、品牌价值传递的载体、与消费者沟通可持续行动的直观方式。 可持续包装不只是“换材料”,而是品牌从合规、供应链到消费者价值实现全链路收益的关键节点。
圆桌讨论 04 共塑永续: 全球宠业可持续未来的协同构建

《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主编、派读宠物行业大数据平台创始人、中国畜牧业协会宠物产业分会副秘书长刘晓霞女士担任主持,与来自Savic、Project Piaba、Amcor以及BIOZYM百因美&大禹水族的嘉宾,共同围绕“可持续落地路径”展开对话。 1. 企业责任正在从“合规底线”走向“战略前台”。 企业不再只是被动响应法规与舆论,而是主动将可持续纳入公司战略体系:从董事会层面的KPI设定,到供应链的选择与品类规划,再到伙伴合作方式与品牌叙事结构,可持续正在从“要不要做”的合规要求,变成企业经营的“默认前提”。 2. 技术创新是起点,但协同才是放大器。 水生态修复、微生物技术、新一代包装材料、智能制造与能效管理等创新,为企业提供了丰富的可持续工具,但真正决定行动成效的,是制造商、品牌方、渠道商、原材料供应商与服务商之间能否构建开放的协作机制,在目标、成本与收益上形成共担与共赢。 3. 从“做一点好事”到“设计一个闭环”。 现实案例显示,真正跑得通的可持续实践往往同时具备环境改善与业务增长的双重价值,能够被量化、验证并具备跨区域或跨品类的可复制性;这意味着可持续不应停留在单点CSR项目,而应被视为需要系统设计的商业模型,成为企业长期竞争力的一部分。 4. 挑战真实存在,但路径已经越来越清晰。 尽管成本压力、内部认知差异、技术成熟度与供应链协同难度仍是普遍挑战,但企业正在通过“门槛低、见效快”的项目建立团队信心,借助数据工具将投入与回报可视化,并利用行业平台与标准把单点努力汇聚成合力,从而使可持续行动更可控、也更可持续。 可持续不再是“要不要做”的选择题,而是“怎么做得更好”的进阶题。
圆桌讨论 05 未来消费者与责任品牌 ——当“绿色”变成日常决策的一部分

在第二场围绕“未来消费者与责任品牌”“绿色先锋”主题的研讨中,多家获评“CIPS绿色先锋奖”的企业代表,为行业同仁们带来了贴近市场一线的实践视角。 在刘晓霞女士的引导下,对话逐渐勾勒出可持续在 “B端决策与C端选择”之间的真实流动轨迹:一方面,无论是倡导纯素营养、强调动物福利的品牌,还是强调材料可回收、可降解、低气味、低能耗的产品,都在回应同一个趋势——新一代消费者正在把“价值观”纳入日常消费决策,他们不只在意产品“好不好用”,也在意这是不是一种更负责任的选择。另一方面,嘉宾们普遍认为,真正有说服力的“绿色标签”,必须建立在产品本身的改变、可被第三方验证的标准与数据之上,并通过持续而真诚的沟通,让消费者理解企业“为什么这样做”、目前已经做到哪里、还有哪些不足需要时间改进。 相比大型集团,中小企业在尝试新材料、新工艺、新理念时,更具敏捷性与聚焦度,可以在细分赛道率先行动、持续打磨单点优势,成为推动行业转型的重要力量,也让“可持续”从宏观口号,真正进入具体产品与具体场景。随着越来越多企业在不同环节探索可持续,市场上也逐步形成了一种“责任品牌”的集体形象:消费者不再需要费力寻找绿色选项,而是在日常选择中自然地遇见它们。 可持续最终要落在“有人愿意买、愿意复购、愿意推荐”上,而这背后,是企业对产品、对供应链、对价值观的长期坚持与一致行动。 CIPIC
从“无限联结”到“无限发展”: 两天时间,看见一个更长的时间轴 大会首日:结构重塑与价值共创 从制造、品牌到零售,讨论的是如何通过协同,把价值链从“分配博弈”升级为“共创关系”。 大会次日:可持续路径与长期主义 从生态保护、绿色制造到责任品牌,讨论的是在这条价值链之上,如何为行业、为消费者、也为地球,构建一条更长远的增长曲线。 增长,不再是规模的竞赛,而是质量的进化; 竞争,不再是资源的消耗,而是价值的共创; 可持续,也不再是少数先锋的坚持,而是行业共同的方向。 CIPIC不以形式为目的,而以进步为方向。 愿这里的每一次分享与交流, 都能在会后继续发酵, 化为产品的改变、合作的开始, 也化为行业向前迈出的又一步。
CIPS国际宠业大会(CIPIC)至此圆满落幕。 这不是结束,而是“无限发展”故事的新的开端。期待在下一次相聚中,看见更多关于产业协作、绿色制造与创新实践的真实案例;也期待全球宠物行业在各位的共同努力下,走出一条更稳、更远、更有温度的可持续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