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只接诊喵星人,这家医院凭什么这么自信?

来源:东西部小动物临床兽医师大会

300平方米的空间内,没有此起彼伏的犬吠声,只有轻柔的猫语和医护人员的低声安抚。这里是A梦猫科宠物医院,也是福建首家猫科专科医院。给猫咪和猫主人营造一个更优质的环境——这是打造A梦猫科宠物医院的初心。

身处信息爆炸的时代,宠主们获取知识的渠道愈发多元,对宠物医疗服务的品质要求也水涨船高。“从环境设计到诊疗流程,每个细节都在为猫咪减压。”当被询问A梦的特点时,张培钦院长介绍道。作为福建省首家通过国际金标准认证的猫友好医院,这里的“友好”不仅停留在标语——分区域诊疗避免交叉感染、住院部配备隐蔽式猫窝、诊疗台铺设防滑垫,甚至对消毒剂气味都进行严格控制。

明确的功能区域,齐全的科室,标准化的操作流程,秉承“懂猫、爱猫、专业、严谨”的信念,致力于猫科疾病诊疗,A梦的每一位成员都希望凭借自己的专业能力,减轻猫咪的疾病伤痛,让更多的猫味享受到专业的诊疗服务。

走南闯北,理念随行

张培钦院长认为,他的职业生涯,不仅是学技术,更是学理念。在刚入行的时候,他很幸运加入猫科知名专家蒋宏院长的团队。蒋宏院长是中国小动物医学会猫科专科组创始人和深蓝猫科创始人。蒋院长对学术认真执着的态度,让他深刻意识到对待事情要保持谨慎和思考。他的工作日常也逐渐与循证医学思维接轨,尽可能获得最高质量科学证据,综合考量临床经验和患者偏好,一步步系统性地提高临床技术。

在成都的华西动物医院,他不仅接触到了前沿的设备和技术,也深刻理解到和宠主沟通的必要性,让宠主适时适当参与到宠物的治疗决策,对于双方都百利而无一害。之后,他又北上北京思威国际动物医院,外籍医生规范且精细化的操作让他意识到“动物福利不是空谈”,并且笃定“专科化是行业未来”,一切大有可为。

从西南到北京,再到华南,多年的沉淀之下,张培钦的职业理想愈发清晰——建一所猫科医院。

不走寻常路,自信源于专业

回溯A梦猫科宠物医院的发展历程时,张培钦院长坦言,整个单独的猫科诊疗过程是比较曲折艰辛的。这不仅意味着要舍弃掉犬类相关一大个板块的诊疗服务,还要单独去发展针对猫咪的诊疗服务。“必然会有一些发展上的受限,成长上脚步也会比较缓慢。”在这个过程中,创始团队有震动过,也有挣扎过,在犹豫思考是不是要去增加其他的专科。但是最终,在其他决策人的一起坚持努力下,他们还是坚定了这条路。

谈到筹办猫科医院的过程,张院长一直强调“突破”:“我们也在思考,试图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特长点。”随着团队接触的猫科病例量逐渐增加,他们发现猫咪的口腔问题很常见。事实上,根据美国兽医协会(AVMA)的调查,口腔健康是宠物主人最关心的三大问题之一。其中,牙周病是犬猫最常见的牙科疾病。当这些宠物长到三岁时,它们很可能已经有了这种疾病的早期症状。然而在2019年,无论是宠主还是兽医在这方面的预防意识并不强烈。张培钦指出,彼时福建专门做口腔的医院凤毛麟角,甚至在很多人的观念中都觉得做口腔只是很简单的拔个牙。夸张一点的情况是,有些医生已经从事相关诊疗,却都还没有经过完整的培训。

于是,张培钦开始带领团队走了这一条没人走过的路,不仅要建猫科医院,还要细分疾病,让“口腔科”成为A梦的招牌。在团队人才的建设上,张培钦认为兽医技术的成长和人医其实是一个思路,不能光靠自己闭门造车学习,而是需要前辈们的带教,在这个过程当中,师傅会不停纠正他们的问题。比如,助理在初期会跟诊做手术的辅助,这时候带教老师就会提出一些要求,让他知道下一步要什么。在这个过程中,助理不仅能够熟练反应操作步骤,更可以在日复一日的观摩中学习一些操作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除了院内导师制的带教,A梦猫科也会定期派人参加各种会议和海内外的培训课程,不断充实,更新牙科方面的知识。

为了无菌操作,A梦猫科宠物医院"口腔诊疗室"特别与常规手术室分开。2019年引进的澳洲进口IM3牙科工作台与数字化牙科CR系统静静陈列,成为其核心竞争力特色专科的实力见证。

发展至今,A梦猫科宠物医院的口腔团队已经能够做到一些牙髓、根管的治疗,甚至牙冠的修复。张院长谈到,未来他们会再去进一步做一些种植,甚至是矫正口腔牙科上的一些治疗。

随着A梦猫科宠物医院日益壮大,这种成功的经验也吸引到很多的兽医来学习猫科的建设。

张培钦本人也加入到深蓝猫科的团队,定期分享相关经验。当被问到未来有哪些规划时,张培钦院长毫不犹豫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无非是四个字:深耕猫科。积极与同行交流合作,继续探索猫科的可能性,寻求新的突破。或许正是这种无惧挑战、坚守目标的不懈精神,才让A梦猫科宠物医院能够在行业激烈的竞争中稳步前行。“懂猫、爱猫、专业、严谨”,从猫出发,秉持信念,不断提升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是A梦赢得宠主信任的秘诀所在。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