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细小也叫犬感染性出血性肠炎,是由于犬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犬的急性传染病,关键损害各种年龄的犬,以2~6月龄的幼狗易感性最牛,患病率也最大,病情短的为4~5 d,长的为7 d之上,临床治疗率较低,此病不同种类、年纪、性别的犬都可感柒。关键临床症状在幼龄犬上体现为心肌炎型,但在成年犬上体现为肠炎型,部分犬体现为复合型。
一、流行病学
该病病原为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的犬细小病毒。在无锡地区常展现周期性病发,夏秋时节患病率高,该病可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关键经消化道感染,病犬触碰健康犬或是健康犬在草丛中接触到病犬的粪便和小便时均会感柒本病毒。其中病犬的粪便中含毒量最大。无症状的带毒犬和恢复犬可长期带毒。
二、临床症状
1、肠炎型
大部分出现在2-6个月大的小狗和成年狗身上。潜伏期为1-2周。他们通常先呕吐,随后腹泻。腹泻是稀释的水样。色调起先黄色或土黄色。其中一些含有大量黏液。其中一些有假膜。随后他的粪便如同番茄汁一样。他们有一种特殊的气味。病狗心情低落,不吃东西,体温上升到40度以上。抽血化验表明,白细胞总数降低,末期病犬体温降到常温下列,呼吸不畅,急性疲惫身亡。病情短约5天,约长1周。成年狗在诊所一般没有体温升高。原因是腹泻和呕吐造成严重的精力衰退和脱干。一些狗有继发病症,如肠套叠(预后不良)。
2、心肌炎型
本型患病率较低,临床罕见。关键发生于CPV病暴发时兴的初期及未疫苗注射的2月龄以下的幼狗。常忽然病发,体现为呻吟,肌肉震颤,四肢尾端和耳、鼻发冷,可视粘膜发绀,呼吸不畅,干咳,体温升高,心率不齐,有杂声,常见于时兴初期。常与肠炎型混和产生。多因慢性心衰但在医治过程中突然死亡,死亡率达到80%,病情一般不超过24 h。
三、实际病案
1、动物病发状况
2016年3月12日,医院接诊1只比熊犬,1岁, 重量约3 kg, 主人述说,该犬3日前逐渐没精打采,不肯活动,吐黄白色泡沫液态,胃口废绝,排稀便频次增加。该犬的临床症状为:精神较弱,眼眶凹陷,皮肤弹性减少,肛门松弛, 大便失禁, 且粪便呈番茄酱样,有恶臭。 直肠温度39.8℃。
2、确诊
经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症状剖析,初步诊断为犬细小病毒病。韩制造的犬细小病毒确诊测纸用以检验。具体操作方法为:用棉签收集病犬粪便,浸在带有反映缓冲液的采样管中,充足混和。将测试板平放到光线充足、干躁、洁净的桌子上。用滴管迟缓清晰地向试品孔里加入4滴混合物。5分钟,检验区T和对比区C各自发生一条紫红色的线,表明熊犬感染了犬细小病毒。
3、医治
使用了非特异疗法,并结合用药治疗、补充水和调整电解质、酸碱,适度补充能量和营养剂等方式,实际治疗措施如下。
(1)特殊疗法。皮内注射犬重组干扰素α突变体400万IU,同时皮下注射犬细小病毒单克隆抗体5 mL,并用5 d,1次/d。
(2)用药治疗。应用头孢曲松钠0。4g,静脉输液100 ml 5%葡萄糖,每天一次;ATP 5 mg,辅酶A 50 iu,肌苷20 iu,维C1 ml,vb61 ml,50%葡萄糖10 ml,静脉输液5%葡萄糖,每天一次;皮内注射2 ml苯酚乙胺,皮内注射甲氧氯普胺1 ml,每天一次。一天。
四、结论
医治第一天,状况还行,可视粘膜及皮肤黄染病症基本消退;第二天,腹泻终止、呕吐频率降低,体温38.9 ℃,鼻镜流汗,精神转好;第三天,腹泻、呕吐基本终止,体温正常,略微胃口,粪便呈黑色;第四天,该犬体温38.6 ℃,精神正常,胃口修复,眼睛有神,粪便、小便均正常。第五天,继续以相同的方法治疗后康复。
五、总结与探讨
犬细小病毒病是由犬细小病毒感柒引起的犬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以出血性肠炎型病发较为普遍, 约占犬细小病毒病病案的80%。 目前常见的犬细小病毒病的血清学诊断方法许多, 但近期推行的犬细小病毒酶标诊断试剂盒简单易行。犬感柒CPV后, 只要不造成急性死亡,经5~7 d即可造成一定滴度的抗CPV抗原,因而采用特殊疗法 、操纵继发感染、用药治疗、补充水和调整电解质、酸碱,适度补充能量和营养剂等方式,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失衡和预防继发性感染, 有望使该病得到恢复,该病医治的关键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在临床上,病发初期应用重组犬干扰素α突变体、犬细小病毒单克隆抗体医治CPV,效果较好,但成本较高。活血疗法可以起到避免贫血, 抗休克的功效,有益于病犬的恢复。在该病医治过程中还能够应用灌肠疗法, 可有效消除肠胃里的腐坏内容物, 避免自身中毒,另外还可起到消肿止泻、营养身体的功效。此病来势快速、危重,医治难度较大,要以预苗预防为主,同时提升喂养管理,按时做好除虫,才能保障犬只健康。在防止该病的同时,要做好犬舍的定期消毒,同时要特别注重冬、春时节犬的护理工作。 病犬的粪尿、呕吐物、唾沫及恢复犬的粪尿都是重要的病原体, 健康犬能够经过接触病犬或服用被污染的饲料和饮水而引起感染。在具体生产过程中,宠物狗到兽医门诊疫苗注射时触碰病犬的机会较多,畜主和门诊责任人应多加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