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日蛛

  • 中文名称:避日蛛
  • 英文名称:Sunspider
  • 寿  命:- 年

避日蛛的品种介绍

  避日蛛(拉丁学名:Arachnid Solifugae)又称太阳蛛、风蝎、日蝎、骆驼蜘蛛,主要生活在热带、亚热带,干旱、半干旱荒原、戈壁、沙漠。无毒的凶猛节肢动物,头胸部与腹部连接部较狭窄,一对单眼,没有毒线,鳌肢巨大而强壮,须肢无鳌但有吸垫可抓握,最后一对步足基部有许多灵敏感觉器官。多为夜行性。居住在地洞、石缝或其它生物的穴中。

  避日蛛体长约7厘米,第一对足的跗节为1节,第二三对足的跗节为4节,除第一对足外,其他足较光滑。因生活地点隐蔽荒凉少有人问津,就算国外饲养者也并不多,中国新疆也有体形很大的品种

  中文学名: 避日蛛

  中文别名: 日蛛、日蝎、风蝎、骆驼蜘蛛

  英文名: Sunspider

  界: 动物界

  门: 节肢动物门

  纲: 蛛形纲

  目: 避日目

  科: 避日科

  属: 避日蛛属

  种: 避日蛛

  分布: 生活在乾热地区,多数种类金黄色

避日蛛的外形特点

  腹部有毛,圆形,前面的附肢似蝎。体长10到50毫米。极贪食,最大的种类甚至可以杀死小型脊椎动物。螯肢(第一对附肢)大,钳状,有齿。触肢(第二对附肢)步足状,端部有吸盘可用以捕食。第四对足有球拍形器官(平衡棒),为感应器官。常见于非洲、印度、印度尼西亚及北美等地中国西部也有。

避日蛛的生活习性

  锋牙利齿

  这只母避日蛛(毛爪避日蛛)看起来彷佛从小孩的噩梦里爬出来的怪物,充满了攻击性。避日蛛行动快似闪电。虽然身长很少超过五厘米,但避日蛛能轻易将蚱蜢咬成两半。这种避日蛛学名叫solifgids,生活在非洲、亚洲、欧洲与美洲的沙漠地区。

  无所遁形

  这只公避日蛛原本藏在下加利福尼亚的一块石头下。伪装被识破后,它迅速逃到一个新的藏身地。它们有些种类偏好浅沙丘,其他的种类则生活在崎岖的山丘边或藏在沙漠的灌丛下。在北非,有一种迷信认为睡在沙漠地上的人脸部可能会被避日蛛吃掉、双腿被溶解,或是会有避日蛛在他皮肤底下下蛋。虽然这些恐惧都是无稽之谈,但这种生物确实会释出一种酶,能溶解它们的猎物。

  危险情事

  一只发情的公避日蛛用须肢和巨螯触碰母避日蛛(右),让她进入一种催眠状态从而停下所有动作。在整个交尾过程中,母避日蛛一直处于一种类似于“假死”的状态之中,直到公避日蛛离开。对一只公避日蛛来说,整个“浪漫情事”其实充满了危险,一只不愿搭理它的母避日蛛可能会攻击它,然后把它当成一顿美餐吞进肚子里。

  一同进餐

  在一种少见的情况下,一只公避日蛛同一只母蛛团结在一起捕获了一只猎物,它们还共同分享了这顿美餐。这种情况非常罕见,只偶尔发生在食物来源非常充足的地方,如较能吸引昆虫的光线充足之处,常见的情况是避日蛛互相将彼此当成食物猎杀。

  环境险恶

  避日蛛确实是一种比较值得重视的猎手,但它们并不是沙漠世界中的老大。这儿有一种尾部带刺的沙蝎(右),它们对避日蛛来说是死亡的代名词。避日蛛并不是真正的蝎子,因此它们并不能用尾部蜇人。部分蜘蛛、昆虫、爬虫、鸟类和哺乳动物都会以避日蛛为食物,甚至一些黄蜂、衣和蚂蚁都能吃避日蛛卵及幼虫。

  大胃饕餮

  说到营养,避日蛛遵循的是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质的饮食习惯,这点可以从一只正在加州莫哈未沙漠里大啖沙漠夜行蜥蜴的母避日蛛身上看出来。避日蛛是夜行动物,使用各种化学与机械方式来侦测猎物。它们的须肢(像腿一样的附肢)配有感觉器官,末梢则是具黏着性的吸盘,能帮助它们抓住猎物和进行攀爬。它们通常吃活的生物,但也会吃死去的动物。

避日蛛的喂养方法

  粗大的巨螯、近乎贪婪的食欲和竞跑选手般的速度,这一切都在显示,这种极富攻击性的沙漠居民天生就是一个杀手。在太阳初升的以色列沙漠,一只奇异的小动物凝视着我,然后飞快地溜回自己的洞窟里。圆溜溜的眼睛,毛茸茸的肢体,突出的手臂一般的巨螯,这一切都像是噩梦中的场景。笔者非常小心地接近它——虽然避日蛛并没有毒,但它们咬在人身上能让人感到强烈的疼痛感,而咬在它们的猎物身上则足以致命。这种狂热的食肉动物会袭击一些昆虫、啮齿动物、蜥蜴和小鸟,用自己长达身体三分之一的巨螯捕获它们。就身

  体比例而言,这张“大嘴”在动物界是数一数二的。它们挥动着仿佛结合了钳子与刀刃的螯,像拉锯一样将猎物嚼成碎末,然后分泌出一种酶将它们溶成液体,再吸进胃里。

  避日蛛在伊拉克战争中被称为“官方蜘蛛”。一名士兵形容它是“长相最奇特的生物”,而一些围绕着它的传说也不胫而走。举个例子,有人说这种生物奔跑的时速可达40公里、会发出像婴儿般哭叫的声音;它们会爬进骆驼的胃里大吃特吃,直到骆驼肚破肠流为止。这些传言没有一项是真的。其实避日蛛每小时只能跑大约1.6公里、不发出任何声音,吃的是昆虫与蜥蜴之类的小型沙漠生物。它恐怖的外貌长久以来都让这个地区的军队惊讶不已: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驻守在埃及的士兵把捉到的避日蛛拿来举行“斗避日蛛”比赛,且对结果下注。

独角仙

  • 中文名称:独角仙
  • 英文名称:双叉犀金龟
  • 原 产 地:中国、朝鲜、日本等地

独角仙的品种介绍

  独角仙,学名称双叉犀金龟,又称兜虫,其幼虫又有鸡母虫【蛴螬】之称,体形大而威武。独角仙在中国一些地方较为常见,数量多可能危害森林。在用途上,独角仙可作观赏,是常见的宠物,又有很高的药用价值。2008年,研究人员发现在不同条件下独角仙会变色,对研究智能材料有启示作用。

  独角仙在某些地方是常见的一种大型甲壳虫,比如说台湾。是台湾较大的一类甲虫。为昆虫纲-鞘翅目-犀金龟科甲虫。独角仙为益虫也可以是害虫,适当的数量不会造成森林的破坏;而数量过多的话,成虫会对树木造成严重的侵害。独角仙有着雄壮有力一只独角而著称,因其角的顶端分叉,在中国学名为双叉犀金龟,俗称独角仙。

  中文学名:双叉犀金龟

  拉丁学名:Allomyrina dichotoma

  别 称:独角仙、兜虫等

  二名法:Allomyrina dichotoma Linnaeus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纲:昆虫纲 Insecta

  目:鞘翅目 Coleoptera

  科:金龟子科 Scarabaeidae

  亚 科:兜虫亚科 Dynastinae

  属:叉犀金龟属 Allomyrina

  种:双叉犀金龟 A. dichotoma

  分布区域:中国、朝鲜、日本等地

  异 名:Trypoxylus dichotomus

独角仙的外形特点

  独角仙体大而威武。不包括头上的犄角,其体长就达35-60毫米,体宽18-38毫米,呈长椭圆形,脊面十分隆拱。体栗褐到深棕褐色,头部较小;触角有10节,其中鳃片部由3节组成。

  雌雄异型:雄虫头顶生l末端双分叉的角突,前胸背板中央生l末端分叉的角突,背面比较滑亮。雌虫体型略小,头胸上均无角突,但头面中央隆起,横列小突3个,前胸背板前部中央有一丁字形凹沟,背面较为粗暗。三对长足强大有力,末端均有利爪1对,是利于爬攀的有力工具。

独角仙的生活习性

  独角仙 大量出现于6~8月,具有趋光性,多为昼伏夜出,白天常常聚集在青刚栎流出树液处,或是在光腊树(白鸡油)上也常出现聚集上百只独角仙的盛况,到了晚上,在山区有路灯处,也往往可以发现他们的踪迹。他们主要以树木伤口处的汁液,或熟透的水果为食,对作物林木基本不造成危害。

  其幼虫常称为鸡母虫,经蛹期羽化为成虫,一年一代,由于本种并非保育类昆虫,加以体型大而健壮,常被做为儿童玩赏和饲养的宠物及昆虫教学使用。幼虫以朽木、腐殖土,发酵木屑、腐烂植物质为食,所以多栖居于树木的朽心、锯末木屑堆、肥料堆和垃圾堆,乃至草房的屋顶间。不危害作物和林木。幼虫期共脱皮2次,历3龄,成熟幼虫体躯甚大,乳白色,约有鸡蛋大小,通常弯曲呈“C”形,幼虫期末体色焦黄。老熟幼虫在土中化蛹,化蛹前会将体内粪便排空,用粪便做蛹室。饲养时可从器皿外边看到幼虫蛹室里用粪便涂抹成一层深黑色的东西。成虫则吸食树汁为生,饲育时可喂食苹果、凤梨、香蕉和低水分高糖分的水果等,还有专门的昆虫果冻也可以喂食。

独角仙的喂养方法

  比起其他昆虫的饲育,独角仙算是好看好玩又好养的昆虫,成虫力大无穷,可拉动比身体重数十倍的物品,看他狂而有力的振翅,竟能推动其坚硬而笨重的装甲飞上天空,除了心里充满震撼之外,也算是照顾独角仙的一大享受。

  独角仙的饲育十分的简单,只要准备好适合大小的宠物箱,将一对独角仙放入具有腐叶有机质的腐植土,再加上一根让独角仙栖息交配的朽木,喂食水果或果冻,很快的就有独角仙宝宝诞生了。 一般而言,鞘翅目的昆虫之生活史过程属于“完全变态”,也就是必须经历卵、幼虫期、蛹期及成虫期四个阶段,每年为一个世代。独角仙幼虫以土中的有机质维生,随着龄期的增加,幼虫的食量也愈来愈大,终龄幼虫几乎跟成人的大拇指一样粗,有些则比大拇指大多了。

  笼的建造

  独角仙笼大多采用木质做成,一般80cm×60cm×100cm,四周用铁纱或铜纱,饲养笼的下部用白铁皮制成79cm×59cm×30cm的抽屉,在笼的上面做成活盖,便于更换食料,这样规格的笼可饲养独角仙50对。

  成虫饲养

  将捕得的独角仙,迅速放进事先做好的笼内饲养,饲养笼下面的铁皮抽屉里放10cm的土(供幼虫化蛹),在土的上面放幼虫饲料,供成虫产卵和幼虫取食,在笼内放一只饲料盘,盘内放一些香蕉苹果等低水分高糖的水果,供成虫取食,一般在8月份捕得的独角仙,即可日夜大批产卵,到10月中旬,幼虫基本达到3龄,即可泡制成商品出售。

  幼虫饲养

  堆肥养殖法:在田头或场边用杂草50%,木屑50%,混合堆成长5~10m,宽 1~3m,高1m左右,然后浇足水,并用塑料纸覆盖严,让其发酵,一般等到堆肥里面无温度即可,发酵好的混合料温度基本是恒定的,独角仙幼虫居于堆肥中,就能加快生长,这种方法是每个农户简便易行饲养独角仙幼虫的好办法。

  砌池养殖法:在平地建池,每池大小5~10m2不等,深60cm,池里铺发酵好的饲料,厚50cm,然后投放独角仙的卵或幼虫即可,但要注意池顶也要配有防雨盖和遮阳光的设备。

  木箱养殖法:用木板钉成木箱,箱的大小要根据饲养独角仙幼虫多少而定,但不宜过大,否则较难搬动,饲养前先在木箱内放好幼虫饲料,然后将卵或幼虫放入,这种方法,有利于多层叠放和便于室内外搬动。

黑寡妇

  • 中文名称:黑寡妇
  • 英文名称:black widow
  • 性  格:凶狠
  • 寿  命:1-5 年

黑寡妇的品种介绍

  黑寡妇也许是世界上声名最盛的毒蜘蛛了,但一般来说,被黑寡妇咬伤并不会致命。黑寡妇的腹部有红色的沙漏状图案,这是它的标志性特征。“黑寡妇”蜘蛛身体为黑色,雄蜘蛛腹部有红色斑点,身长在2—8厘米之间。由于这种雌性黑寡妇蜘蛛会在交配过程中慢慢吃掉配偶,因此民间为之取名为“黑寡妇”。

  黑寡妇蜘蛛是一种具强烈神经毒素的蜘蛛。它是一种广泛分布的大型寡妇蜘蛛,通常生长在城市居民区和农村地区。其毒汁的毒性比响尾的还要强,只是分泌量较少使其致死率显得稍低。“黑寡妇”蜘蛛叮咬人时常常不会被注意,伤口像一个针孔,所以即使被咬了,你也可能察觉不到。刚开始时,你通常只会注意到伤口地方出现轻微肿胀,并且有黯淡模糊的印记。但是,几个小时后,伤口的疼痛就开始加剧,而且伤口有变硬迹象。其它的被咬伤症状包括:发冷,发烧,呕吐,严重的腹部疼痛。轻度中毒者经医治一两天后可以出院,重者则要在医院耗上一个月甚至出现生命危险。 黑寡妇蜘蛛的毒液会促进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肌肉,能引起肌肉的收缩。一般而言,黑寡妇蜘蛛的毒素对儿童和体弱者威胁较大。不分公母,黑寡妇蜘蛛的腹部都有一个红色的沙漏状花纹。母蜘蛛一般体型较大,而且和民间说法不同,母蜘蛛在交配时很少会吃掉公蜘蛛。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纲: 蛛形纲 Arachnida

  目: 蜘蛛目 Araneae

  科: 蜘蛛科 Theridiidae

  属: 寡妇蜘蛛属 Latrodectus

  种: 黑寡妇蜘蛛 L. mactans

黑寡妇的外形特点

  然而,颜色花纹的多种多样并不是黑寡妇之间的唯一区别。这个物种也能从猎食方法,外形特征,网的编织,卵包的形状,躲避场所,体型大小,交配方式等等不同来区别。即使从毒性上也能区分不同种类。应该注意的是成体雄性是没有毒腺的。

  当你被雌性黑寡妇叮咬以后,你死亡的风险只有百分之五。然而,黑寡妇的毒性并没有规范的等级,无论它属于哪一种。一旦被L. pallidus(肯尼亚白寡妇)或者L.bishopi(花背红寡妇)叮咬(被认为是毒性最低的品种)仍然令你有无法忍受的巨疼。

  尽管是轻微的叮咬,他们的毒性直接影响到中央神经系统和肌肉组织。(更多信息资料需查询毒理学)一个黑寡妇叮咬过的受害者将立即感到急性的严酷疼痛,这是因为,毒素直接刺激你的“过度敏感”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带来其他的一些令人不愉快的副反应。

  几何寇蛛(Latrodectus geometricus)分布於非洲;库拉卡维寇蛛(L. curacaviensis)分布于南、北美洲;豪猪寇蛛(L. hystrix)、L. dahli及苍白寇蛛(L. pallidus)分布於南欧、北非和西南亚;毒蜘蛛分布于全世界温暖地区;而毒蜘蛛、库拉卡维寇蛛及几何寇蛛见于美国。

  在其分布范围的北部,毒蜘蛛常见于垃圾堆及住宅附近。库拉卡维寇蛛生活于原木、石头下面和林地、田野。在美国东南部,库拉卡维寇蛛生活在地面的乔木或灌木之上;毒蜘蛛生活于地面。

  毒蜘蛛的雌体是北美最常见的寇蛛,黑色,有光泽,球形腹部的腹面有一个红色沙漏形的图纹,有时有两个小红斑而无沙漏形图纹。体长约2.5公分(1吋)。雄体的体形仅为雌体的1/4,因交配后雄体常为雌体所食,故很少见到。除沙漏形图纹外,雄体腹部的侧面另有4对浅红色条纹。 黑寡妇的网大,中部漏斗形。雌蛛在夏季产几群卵,卵袋挂在网上,白或棕黄色,质地似纸,直径可达12公釐(0.5吋),含卵250~750个。14~30天孵出幼蛛,橙色或白色。雌蛛活一年半以上。如大多数蜘蛛一样,黑寡妇以昆虫为食。在虫体咬一小洞以吸其体液。天敌有泥蜂、寄生虫和掠食动物。它的毒性是响尾的10倍。人被咬后剧痛、恶心及膈轻度麻痹,但多能恢复而无严重的并发症。

  当你看到这只形态可爱的动物红背蜘蛛,可能不会想到它是澳大利亚两种最毒的蜘蛛之一——它的原名叫黑寡妇蜘蛛(Black Widow Spider)(另一种叫棺材蜘蛛)。

  被红背蜘蛛叮咬开始很难被察觉,五分钟后伤口才开始发热发痛,三个小时左右开始大发作:大量失汗,肌肉无力,恶心,呕吐,耳鸣,心跳加速或不规则跳动,发烧,惊孪等症状,不及时处理可导致死亡。

  红背蜘蛛喜欢建网在网的一面能面向阳光,另一面阴凉的地方,如屋沿下,阴沟开口的地方。

  和所有蜘蛛一样,它们是食肉动物(说食肉不如说喝肉更确切),它们首先将用蜘网网住的动物用它们的毒汁蛰昏,然后将其肉分解成液体再吸其肉液。

  红背蜘蛛是典型的自食其类者:不但母蜘蛛在交配完后将其公蜘蛛吃掉,在生活条件艰难,缺少食物时,它们更是自食其类,有时一窝小蜘蛛中成长的蜘蛛完全是靠食其同伴而成长,最完美地表现其强者生存的动物优化能力。

  母红背蜘蛛寿命在二到三年,公蜘蛛为六到七个月。蜘蛛繁殖力非常强,母蜘蛛在交配后,即储存了精液,在条件好的时候每25-30天生一次蛋,一生可下 5000个蛋。每窝小蜘蛛大约用 12-14天孵化,并在一起生活大约 14天左右,然后从肚部牵根丝,顺风飘荡,蛛丝的落地点就是它们的落脚点,它们在落脚点结网,开始新的生活。

  黑寡妇的毒液比草原响尾蛇还厉害15倍,在美洲市场,它的价值比黄金贵千百倍,一盎司最少230万美元,此外,它的蛛丝强度超过所有已知的天然纤维,甚至连以坚韧著称的钢丝和凯夫拉纤维都望尘莫及,它的韧性,在拉断前足可以延伸27%,强度则超过普通蛛丝的2倍

黑寡妇的生活习性

  黑寡妇蜘蛛通常生活在温带或热带地区(McCorkle, 2002)。它们一般以各种昆虫为食,不过偶尔它们也捕食虱子、马陆、蚊子和其他蜘蛛(McCorkle, 2002)。当猎物缠在上网,黑寡妇蜘蛛就迅速从栖所出击,用坚韧的网将猎物稳妥地包裹住,然后刺穿猎物并将毒素注入(Foelix, 1982)。毒素10分钟左右起效,此间猎物始终由蜘蛛紧紧把持着(Foelix, 1982)。当猎物的活动停止,蜘蛛将消化酶注入伤口(Foelix, 1982)。随后黑寡妇蜘蛛将猎物带回栖所待用。黑寡妇蜘蛛通常生活在温带或热带地区。从生物学的角度上说,这种蜘蛛是益虫,因为它吃不少害虫;但它又容易伤人,因此也算是害虫。

黑寡妇的喂养方法

暂无相关资料

马来西亚三色珍宝蜈蚣

  • 中文名称:马来西亚三色珍宝蜈蚣
  • 原 产 地: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三色珍宝蜈蚣的品种介绍

  马来西亚三色珍宝蜈蚣体长16~20厘米,产自马来西亚的美丽品种,因其艳丽的体色而深受广大爱好者的追捧。

  中文学名:马来西亚三色珍宝蜈蚣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

  纲:昆虫纲

  种:马来西亚三色珍宝蜈蚣

马来西亚三色珍宝蜈蚣的外形特点

暂无相关资料

马来西亚三色珍宝蜈蚣的生活习性

暂无相关资料

马来西亚三色珍宝蜈蚣的喂养方法

  食 性: 蟋蟀等昆虫

古巴蟑螂

  • 中文名称:古巴蟑螂
  • 英文名称:绿香蕉蟑螂、古巴蟑螂
  • 原 产 地:欧美

古巴蟑螂的品种介绍

  古巴蟑螂,体形20mm~30mm,幼体与成体颜色完全不同,嫩绿的颜色在蟑螂中也算别有新意。成体可以飞行,在当地受灯光吸引经常飞进屋子,但其更喜欢生活在室外的木堆枯叶中,对人类不会造成危害。

  中文名:古巴蜚蠊

  俗名/别名:绿香蕉(蟑螂)、古巴蟑螂

  拉丁学名 Panchlora nivea

  英文别名:Cuban cockroach、Green banana cockroach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

  纲:昆虫纲

  目:蜚蠊目

  科:匍蠊科

  属:古巴蠊属

  种:古巴蜚蠊

  繁殖方式:卵生

  体态特征:

  地理分布:古巴、加勒比海、佛罗里达州、得克萨斯州一带的湾岸,北至南卡罗来纳州的查尔斯顿亦能找到

古巴蟑螂的外形特点

  古巴蜚蠊形象与一般蟑螂相似,最大特征是其淡绿色的体色,两侧边缘有黄色带线,腹部则为白色或乳白色。雌性古巴蜚蠊能长至24毫米,雄性古巴蜚蠊则普遍较小型,最多约只长12至15毫米。古巴蜚蠊拥有较大片的翅膀,亦是少数能经常作出有效飞行的蟑螂(一般蟑螂亦能飞行,但技术通常较差,因此并不常飞)。幼虫阶段时的古巴蜚蠊全身呈棕色或黑色,常出没于地洞间;成年后古巴蜚蠊的身体会逐渐褪成淡绿色,而且再不逗留在地洞,而喜欢到处攀爬。

古巴蟑螂的生活习性

暂无相关资料

古巴蟑螂的喂养方法

  进食习惯

  虽然古巴蜚蠊在居住习惯上不像其他蟑螂般,对人类卫生环境造成破坏;然而由于它们多以植物、水果为食物,如果大量繁殖的话将会对农作物及各种植物造成伤害,因此古巴蜚蠊仍被视为农业害虫,在农务及林木业方面有一定程度上的威胁。

  饲养

  古巴蜚蠊是一种受欢迎的宠物昆虫,它的最大卖点是其亮丽的淡绿色体色。而且最重要的是,古巴蜚蠊并不像一般蟑螂般属“强力入侵者”型的昆虫,它们不会在室内做广泛繁殖,亦不会引致各种严重的卫生问题。

皇帝巴布

  • 中文名称:皇帝巴布
  • 寿  命:30 年

皇帝巴布的品种介绍

  皇帝巴布是一种珍稀、数量较少的蜘蛛。它们的超强攻击性与生俱来,它们的行动非常的迅速,它们能作出标志性的防御姿势,并以磨动螯肢发出响亮的“嘶嘶”声来警告敌人(如图)。天呐!它们有半英寸长的牙齿!这是一个生长缓慢的种类,雌蛛能活将近30年的寿命。

  中文学名 :皇帝巴布

  拉丁学名 :Pelinobius muticus

  界 :动物界

  分布区域 :肯尼亚中部、坦桑尼亚

皇帝巴布的外形特点

  全身覆盖着少数蜘蛛才拥有的丝绒般深红色的毛,成体足展可以达到20厘米以上!两个粗壮的后腿像两个鼓锤般支撑着身体,使这个漂亮的怪兽显得威风十足。

  它们虽然在小幼体时还不会表现出很强的攻击性,但是稍大一些后,杀戮的本性便会暴露无疑,它们的毒液对人不会造成巨大的伤害,但是也会造成肿胀麻木,并且过敏性体质的人被咬后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所以它们也是不能上手把玩的种类。

皇帝巴布的生活习性

  栖息地: 沙漠灌木区洞穴地蛛蜘。它们是穴居型的种类,在自然中有时挖洞到2米的深度,不过通常在60厘米左右,这也是为什么它们需要较高的湿度。

  温度: 约26℃-30℃

  湿度: 75%

  凶恶程度: 极凶猛

  整体尺吋: 约18-20厘米

  生长速度: 缓慢

  主要食物:蟋蟀、白老鼠、小蜥蜴、小青蛙等小型动物

皇帝巴布的喂养方法

  人工饲养时可使用较厚的垫材供它挖洞,但是为了不让它经常躲在洞里面里面,可以选择给它一个躲避。

  此种蜘蛛人工繁殖较为困难,雌性蜘蛛由于攻击性过高,在交配时往往较早的KO雄性,导致交配失败,这也是其价格高昂的原因,但是此种蜘蛛还是非常值得收藏。

帝王蝎

  • 中文名称:帝王蝎
  • 英文名称:非洲帝王蝎,霸王蝎,巨蝎
  • 原 产 地:非洲中部及南部

帝王蝎的品种介绍

  非洲帝王蝎属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蝎目,是一种很独特的宠物。一种是来自非洲热带雨林的帝王蝎(皇帝蝎),它是蝎子中最大且最受欢迎的宠物蝎子。世界上最大的蝎子——非洲帝王蝎(Pandinus imperator)国外通常称为将军蝎,帝王属的成员没有任何亚种,记住他们的特征就不容易与国内市场上的一种亚洲雨林蝎混淆,它们有红色螯肢与较为浑圆表面粗糙的螯肢从钳子竖着的角度看是扁平状。毒囊形状呈圆形,颜色偏橙、红、深红色 未成年的帝王蝎毒针较为细长呈白到黄色,未成年的帝王蝎不会有领地意识、交配的特征,帝王蝎的近亲包含了红爪蝎。

  中文学名:帝王蝎

  拉丁学名:Pandinus imperator

  别 称:非洲帝王蝎,霸王蝎,巨蝎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

  纲:蛛形纲

  目:蝎目

  科:蝎科

  分布区域:非洲中部及南部,刚果民主共和国,塞内加尔,苏丹,坦桑尼亚

帝王蝎的外形特点

  以 下就帝王蝎的背部,眼睛,吻部,步足,毒针,侧面,螯,气孔,栉状器,毛簇等身体构造来做介绍:

  蝎子的背部:由一片片的背甲组成,平坦的背部有利躲藏于细缝中,刚产下的幼蝎会爬到母蝎背部。

  蝎子的眼睛:生长于上方,有利于观察四方的动静。

  蝎子的吻部:进食时,吻部的两螯肢 来将猎物撕裂吸取其体液。

  蝎子步足:蝎子有四对步足,位于蝎子的体侧,足部前端有爪子利于攀爬。

  蝎子的侧面:是蝎子身体唯一没有壳保护的部位。

  蝎子的螯:用来捕捉猎物及御敌,形状大小会因品种不同而有差异. 会 用其寻找适合的物体放置精荚

  蝎子特有栉状器:长在蝎子腹部。

  蝎子的毛簇:是蝎子用来感应周围环境的器官。

  蝎子的气孔:是蝎子的呼吸器官,其排列方式,数量及位置有助于辨识蝎子种类。

  蝎子身长量法: 大部分选测吻至肛的长度。

帝王蝎的生活习性

  因帝王蝎代谢慢,使其成长速度较为缓慢。蝎子为不完全变态动物,其成长必须靠脱壳,蝎子每次脱壳后,体型都会长大很多,帝王蝎成体可长至30厘米以上,一般至少20厘米上下。帝王蝎属雨林品种,一般雨林品种的蝎子的成长都较沙漠品种慢。

  帝王蝎为栖息在高温高湿度的品种,黄昏之后才开始有活动。帝王蝎采主动攻击的方式猎食,它会悄悄的靠近猎物,待进入攻击范围后再用其强壮巨大的双螯牢牢抓住猎物。由于具备强而有力的巨螯,帝王蝎不太需要用到毒液,因此其毒性并不强,与蜜蜂接近。其食物为蟋蟀或其它小型昆虫,但帝王蝎体型颇大,所以它还会捕食小型哺乳动物如老鼠等等;当抓住猎物后,它并不直接吃猎物的肉,而是吐出大量的消化酶,把猎物化成肉汤再吸食。而当食物不足时,蝎子会有残杀同类的行为。帝王蝎可以多天不进食,但一定要有充足水分,水须保持干净,装水的容器原则上以不能装下蝎子为基准。每次吃剩的食物残渣必须清除,否则易滋生细菌和小虫,容易造成蝎子的健康问题。此外,底材出现小虫则须立即更换。帝王蝎喜欢阴暗潮湿,饲育环境须提供其躲藏的物体。

帝王蝎的喂养方法

暂无相关资料

加拉帕格斯巨人蜈蚣

  • 中文名称:加拉帕格斯巨人蜈蚣
  • 原 产 地:加拉帕格斯群岛

加拉帕格斯巨人蜈蚣的品种介绍

  加拉帕格斯巨人蜈蚣(拉丁学名:Scolopendra galapagoensis)分布于加拉帕格斯群岛中的圣克鲁斯岛、厄瓜多尔沿海地区、秘鲁南部、库克群岛。成年体长30~40厘米,最大44~46厘米,体色纯黑的巨人,蜈蚣中的霸王。更有未确定报道曾经捕捉到62厘米的个体。

  中文学名:加拉帕格斯巨人蜈蚣

  拉丁学名:Scolopendra galapagoensis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

  亚 门:多足动物亚门

  身 长:30-40cm

  繁殖方式:卵生

加拉帕格斯巨人蜈蚣的外形特点

  巨人蜈蚣一般身体长度都超过20厘米, 最长的加拉帕戈斯巨人蜈蚣甚至能够长到40厘米以上。一般个体身长30-40cm,最大44-46cm。在加拉帕格斯巨人蜈蚣(Scolopendra/galapagoensis)之前,秘鲁巨人蜈蚣普遍认为的世界最大品种,体色纯黑的巨人,蜈蚣中的霸王。更有未确定报道曾经捕捉到62cm的个体。

加拉帕格斯巨人蜈蚣的生活习性

暂无相关资料

加拉帕格斯巨人蜈蚣的喂养方法

暂无相关资料

金属蓝蜘蛛

  • 中文名称:泰国金属蓝
  • 英文名称:Haplopelma Lividum
  • 性  格:十分凶恶
  • 原 产 地:泰国
  • 寿  命:20-25 年

泰国金属蓝的品种介绍

  金属蓝蜘蛛(拉丁学名:Haplopelma lividum)又名泰国钴蓝捕鸟蜘蛛,原产于泰国、缅甸热带雨林,经典的宠物捕鸟蛛种类之一。也是一个很早就被引进欧美宠物捕鸟蛛市场的亚洲捕鸟蛛种类,最主要的原因自然是它们在强光下的闪闪发亮的钴蓝色,另外,原产地的数量丰富允许每年都有大量的野生个体进入宠物市场,人工繁殖偶尔也能成功,因此CB幼体也时常能见到。

  几乎所有的宠物捕鸟蛛爱好者第一次见到它们的照片都会被吸引而强烈想拥有一只。不过绝大部分的人得到它们之后只会感觉到后悔和有一种被骗的感觉,因为它们闪亮的钴蓝色必须在强光下才会显现出。另外作为Haplopelma属的一员,它们挖掘深深的隧道洞穴,让你感觉是在养一盒土而已。加上它们非常强的攻击性,使得直接用手接触它们几乎是不可能的。

  成年体长14~15厘米足展,适宜温度26~28℃,适宜湿度85%,建议使用潮湿的泥炭、椰砖、粘土作为底材。它们的幼体是灰黑色,看不出丝毫的蓝色。一般需要长到5~6厘米以上,它们的脚上才会逐渐出现那些标志性的闪闪发亮的钴蓝色。如果从幼体开始饲养,它们的成长期待指数还是很高的。每年也会有大量的野生个体出现在大陆的宠物捕鸟蛛市场,不过购买这些野生个体是件风险相对大的事,因为野生个体存在的不稳定性。

  中 文 名:泰国金属蓝

  学 名:cobalt blue

  科 名:ornithoctoninae

  拉丁学名:Haplopelma Lividum

  地理分布:缅甸、泰国

  栖息地类型:雨林

  体 型:足展12—15CM,体长大概6CM左右。

  适合温度:28-30度

  适合湿度:80-85%。底材放上2-5吋泥土,可放一个树洞或 花盆供它藏身,再放一个小水盆便可!

  繁殖方式:卵生

  食 性:蟋蟀、蟑螂、大麦虫、面包虫、间中可喂饲初生白老鼠

  是否会踢毛:不会

泰国金属蓝的外形特点

  成年的泰国金属蓝理想的足展约为14cm左右,理想的体长应在6cm左右。金属蓝属于洞穴栖蜘蛛,性情也十分凶恶,家庭饲养应特别小心。

  泰国金属蓝的的幼体是灰黑色的,看不出丝毫的蓝色。一般需要长到5~6厘米以上,它们的脚上才会逐渐出现那些标志性的闪闪发亮的钴蓝色。

泰国金属蓝的生活习性

  金属蓝是对洞穴有偏爱的品种,但一般都是被图片上的外表吸引,拿回来却让你失望的品种。只要布置好环境,这家伙便再也不会露面,终日躲藏在土壤深处和饲养一盒土没有区别,而且它身上的蓝色,必须才强光下才能显现出来,弱光的情况下是灰黑色。由于是穴居型蜘蛛最好需要至少10cm的松软垫材。湿度80%左右,因为他们平时躲在洞中,垫材微潮就可以达到要求。

  冬天温度要超过20度,最好能达到25度。 此外金属蓝性情敏感,不要经常去打搅它。它较红玫瑰蜘蛛有所不同的是它有主动进攻性,虽然它本身是有剧毒的,但是只要不是过敏的话并无大碍。(比如狗对所有蜘蛛的毒液过敏。)它通体都呈漂亮的金属蓝色,适合作为观赏型宠物

泰国金属蓝的喂养方法

  泰国金属蓝的繁殖方式为卵生,繁殖并不困难,一直受人们注意的是它吸引人的蓝背,失望的是,现实中的它与照片中的颜色完全成反比,蓝背只有在强光下才能显示出来。更重要的是,这家伙只要为他环境布置好,它就再也不会露面,终日躲藏在土壤深处和饲养一盒土没有区别。

  金属蓝在蜕皮的时候会表现出一些征兆的,征兆有三:

  一,按金属蓝的个性,容不得盒里有半点虫影,若它不吃并走开,说明可能要蜕皮。

  二,体色黯淡发灰

  三,织网较平时厉害

  此外金属蓝性情敏感,不要经常去打搅它。它较红玫瑰蜘蛛有所不同的是它有主动进攻性,虽然它本身是有剧毒的,但是只要不是过敏的话并无大碍。(比如狗对所有蜘蛛的毒液过敏。)它通体都呈漂亮的金属蓝色,适合作为观赏型宠物

  泰国金属蓝通常喜食蟋蟀、蟑螂、大麦虫、面包虫、中间可喂饲初生白老鼠。

蓝宝石华丽雨林蜘蛛

  • 中文名称:蓝宝石华丽雨林蜘蛛
  • 英文名称:Gooty蓝宝石
  • 原 产 地:东南印度和斯里兰卡

蓝宝石华丽雨林蜘蛛的品种介绍

  蓝宝石华丽雨林(学名:Poecilotheria metallica)是一种生活在在东南印度和斯里兰卡的树栖捕鸟蛛,具有着独特的蓝白色花纹。该物种已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且其濒危等级为“极度濒危”。

  中文学名:蓝宝石华丽雨林拉

  丁学名:Poecilotheria metallica

  别 称:Gooty蓝宝石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

  亚 门:蛛形亚门

  纲:蛛形纲

  亚 纲:蛛形亚纲

  目:蜘蛛

  亚 目:Opisthothelae

  科:捕鸟蛛科

  亚 科:Poecilotheriinae

  亚 属:华丽雨林属

  种:蓝宝石华丽雨林(P. metallica)

  分布区域:东南印度,斯里兰卡保护级别国家一级

蓝宝石华丽雨林蜘蛛的外形特点

  成年体长16~17厘米足展

蓝宝石华丽雨林蜘蛛的生活习性

  蓝宝石华丽雨林习性与其它树栖蜘蛛类似。在野外,蓝宝石华丽雨林栖息在高大树木的树洞中,编织不对称的漏斗状网。主要的食物来源为各种飞虫,直接捕捉(不用网)后将其麻痹。作为一种华丽雨林,它们的生命周期相对较短,大约2年就可以长到成熟,成年体长16~17厘米足展,适宜温度22-26°℃,适宜湿度70%,建议饲养者使用潮湿的泥炭、椰砖作为底材。

蓝宝石华丽雨林蜘蛛的喂养方法

  蓝宝石华丽雨林受到很多饲养者的拥戴,在美国其价值可以高达500美金以上(近年因为人工饲养的增多,价格也逐渐降低)。它们的价值与性别有关:由于雌蛛寿命达12岁,是雄蛛的3-4倍,其价值也较高。它们适应性较好,生长速度也较快。一般以杜比亚蟑螂,人工养殖蟋蟀等作为饲料。脚长16至18cm时就代表完全成长。小幼体至亚成体需要的温度较高且稳定,一般在26-28摄氏度,大压成至成体对温度的要求逐渐降低,可保持在20-25摄氏度。关于湿度,小幼体至亚成体可适当增大湿度,垫材以干湿等分为宜,可放湿的卫生纸团保湿及供水。等到成体时只要保持有水盆及其周围垫材湿润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