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眼鸟

绣眼鸟品种介绍

中文名:绣眼鸟
英文名:White-eye Bird
别名:鹨叮
生源地:亚洲南部至大洋洲、非洲
价格:约20~1000元不等
大小:9~12cm
寿命:3~5年

绣眼鸟分暗绿绣眼鸟、红胁绣眼鸟和灰腹绣眼鸟三个品种。

暗绿绣眼鸟

俗名绣眼儿,粉眼儿,白眼儿,白目眶,粉燕儿。体小而细弱,背绿色、腹白色。性格活泼,在林间的树枝间敏捷地穿飞跳跃。鸣叫声似“滑儿,滑-儿,滑-儿”,婉转动听。非繁殖季节亦有集群之习性,冬季能达50~60只。主要在阔叶林营巢,巢小而精致,为吊篮式,隐藏在浓密的枝叶间,不易发现。每年3~8月间繁殖,多在南方,每窝产3~4枚卵,为纯蓝绿或纯白色,平均重1克。

红胁绣眼鸟

俗名红胁粉眼、北粉眼、绣眼儿、紫燕儿。体色和暗绿绣眼相似,两胁呈显著的栗红色。生活习性亦与前者基本相同。繁殖于东北、河北东北部山林地区,除主食昆虫(以害虫为主),亦有少量杂草种子及少数作物种子。有时巢亦筑于距地面2.5米的树枝上,高时能达10米,巢材亦因条件不同而变化,除杂草、苔藓、嫩枝外,亦有纸屑、蛛丝、棕丝、树叶等等。

灰腹绣眼鸟

似暗绿绣眼鸟,但区别为沿腹中心向下具一道狭窄的柠檬黄色斑纹,眼先及眼区黑色,白色的眼圈较窄。叫声轻柔,高音嘁喳叫声dzi-da-da或重复金属声dza dza。群鸟嘁喳叫个不停。喜原始林及次生植被。形成大群,与其他鸟类如山椒鸟等随意混群,在最高树木的顶层活动。多分布于四川、云南及广西等地。属留鸟,不进行迁徙活动。

绣眼鸟形态特征及鉴别

绣眼鸟体形小,体长9~12cm;嘴小,为头长的一半,嘴峰稍向下弯;鼻孔为薄膜所掩盖;舌能伸缩,先端具有角质硬性的纤维簇;翅圆长;尾短;跗蹠长而健。雌雄相似。绣眼鸟是小型食虫鸟类,体型及颜色都很像柳莺。因其眼圈被一些明显的白色绒状短羽所环绕,形成鲜明的白眼圈得绣眼之名。

  

绣眼鸟养护知识

四季护养:

1.春季

进入春季,气温回升,万物复苏,绣眼鸟也变的活跃起来,但早春的气候多变,每天早晚温差大,无论是水浴、日光浴还是遛绣都要考虑到绣眼鸟的健康状态和适应能力。春季也是绣眼鸟进入繁殖的准备阶段,绣儿们普遍进入发情期,鸣叫频繁,行动变得十分活跃。这时饲养的雄性绣应减少蛋白质和脂肪饲料。多喂青绿饲料,以防秀儿因“性大”惊撞或夜晚“闹笼”,严重会把翅羽和尾羽拍打掉。春季也是绣疾病多发季节,在此期间,除要加强日常管理,注意饮食和环境卫生外,还要经常观察绣的活动状态和粪便的形态,若发现异常要及时找出原因,尽早医救。

2.夏季

夏季是绣眼鸟的繁殖期,换羽的关键时期,是绣眼鸟一年当中最繁忙的季节。因此,对绣眼鸟要格外照料,尤其在饮食上要特别注意,要保证饮水的清洁卫生,饲料要少喂勤添。换羽期的营养水平严格按照前期低、后期高的原则进行,并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矿物质饲料的比例,加快羽毛的更新速度。

3.秋季

秋季是绣眼鸟一年中最快活的季节,平均气温20度左右,阳光和煦,空气中湿度低,气候条件对绣眼鸟的生长的极为有利的。常言道:“春养骨头,秋养膘”。在秋季,绣眼鸟的饲料中要适当添加脂肪性饲料的比例,对没完成换羽的绣而言,除增加维生素之外,更要注意补充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待新羽长齐后再增加高脂肪饲料。

4.冬季

冬季随着气温降低,管理工作因围绕绣眼鸟安全越冬来进行。平时应加强蛋白质、脂肪类饲料的供应,并天天坚持遛绣。

日光浴:

日光浴对鸟儿是大有好处的,在笼养条件下只要天气晴朗,每天都应该给鸟儿进行日光浴。

春季注意防寒,有条件的鸟友应该把鸟儿放在阳台离铝合金门窗稍稍远一点的距离,人走开时关上窗子,但不要拉窗帘。

夏季注意不要直接晒到太阳。原则是人在家时,早上晒7点钟的太阳10分钟左右,注意要避免直射的。人不在家时就不把鸟儿拿到室外去了。

秋季要注意午后的太阳,特别热,所以早上出门中午不回来的鸟友最好把鸟笼放在不大晒的到太阳的地方。不要像夏天一样把笼子放在室外或没有铝合金窗子的阳台上,因为秋天温差比较大,晚上气温比较低。

冬季最简单,除了下午晒晒太阳和水浴以外,尽量不要把鸟儿挂在室外。

遛鸟:

由于绣眼笼的体积一般都很小,鸟的活动范围太小,运动量不足。我们可以通过遛鸟来增加鸟的活动能力,保持它在野外的平衡性,同时防止鸟的肥胖,促进血液循环,对改善鸟的体质大有好处。通过遛鸟还可以增加鸟与主人的感情。与其它鸟再一起还可以学到更多的叫口。

绣眼鸟饮食知识

绣眼鸟的消化能力很强,消化过程迅速,摄入的食物两小时就能消化完毕,排出体外。因此饲料和饮水决不能间断。此外绣眼虽然是食虫性鸟类,但对蜂蜜和水果有特殊的爱好,也需适时添加。

饲料的饲喂:

中国笼养绣眼鸟的主食(日本也有用蛋黄小米喂养绣眼的)是熟的粉料,如绿豆粉,黄豆粉与鸡蛋黄拌成的粉料。豆粉与蛋黄的比例一般是7:3。但可以根据鸟儿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进行调整。比如换羽期可以适当降低蛋黄比例,为5:2或3:1。而在新羽开始生长时,提高蛋黄比例,为2:1或3:2。可促进羽毛的生长。饲喂粉料的同时还应辅以一定数量的副食,比如每天添加占总采食量10%左右的昆虫(如面包虫,皮虫,蟋蟀,蚱蜢)等动物性蛋白饲料(叉在竹签上饲喂),以满足绣眼鸟的生长发育之需。

注意:饲喂的昆虫一定要健康,千万不要用“吃过有残留农药的植物”的昆虫,防止鸟儿食物中毒。另外,饲喂皮虫时最好煮熟再喂(如果生喂,虫子体内的液体流到笼子低部,鸟儿就会下档啄食。面包虫可以挑白色的直接喂,不要喂太多,一天两次,一次1~2条足矣。

这类饲料对任何鸟类都是必不可少的。许多带瓜果(如香蕉,苹果,西瓜,黄瓜,荸荠等)都可以用来喂绣眼。饲喂是应保持新鲜,一般是将其叉在竹签上,任鸟儿自己啄食。

注意:夏天西瓜不要多喂(绣眼啄食西瓜后的粪便是又红又稀,流到笼子的边上,渗入竹子里面,洗都洗不掉),可以用黄瓜代替(黄瓜营养好,有不会拉稀)。秋天烤地瓜不要多喂,吃的多拉的多。苹果和荸荠是绣眼最爱吃的。

蜂蜜的饲喂:

蜂蜜具有清热,解毒,润肺,通气的功能,也是绣眼鸟饲养中不可缺少的营养来源。但是市场上买来的蜂蜜太粘稠,应加20%~30%的水稀释后饲喂绣眼。

注意:喂蜜量要适当,不可以蜜代食。每天的饲喂量每只鸟以不多于1克为宜。

饮水

取水的原则是清洁,干净。一般以凉开水为好,也可用放置过几小时的自来水。现在一般放水的东东都是打孔的小玻璃瓶或塑料水罐。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能漏水。绣眼鸟几个小时不喝水就会慢慢挂掉了,大罗神仙也救不了。

绣眼鸟美容知识

水浴:

绣眼鸟非常爱清洁,极其喜欢水浴。甚至在气温极底的时候也会振翅入浴。水浴时可将绣眼鸟放入浴笼内,将浴笼放在有水的浅盆中,高度为刚好到达鸟儿的下腹羽毛为止。也可以在浴笼内放置一小小的浅浅的容器,供其水浴。可以把垫塑料花盆的底座放在浴笼内,装满水时刚好到达鸟的下腹。5~10月一般是一日一浴。其它时候要看气温而定。深秋和初春一般是2~4天一次。冬季是3~5天一次。

注意:春冬两季最好在午后太阳直射的地方或温暖的室内进行水浴。总之,记住要尽量为鸟儿提供温暖,无风的水浴环境。避免感冒。

整理羽毛:

对于折断的羽毛可以采取人工拔除的方法,以促进新羽的生成。用拇指和食指按住需要拔除的羽毛根部顺着羽毛生长方向向外拔,切勿左右实上下摆动。一次拔羽不要太多,隔2~3天再拔。拔羽后不要马上给其水浴,以免发炎。

修爪:

当鸟爪超过趾长的2/3或爪向后弯曲时需要修理。修爪时在爪内血管外端1~2毫米初向内斜剪一刀,然后用锉刀轻轻挫几下即可。

清洗趾羽:

由于生病或其他原因造成鸟趾或羽毛不洁,靠水浴难以清除,可以采用人工清洗的方法。清洗时左手握鸟并将需清洗的部位浸如温水中,右手用湿布或棉花在积诟出轻轻擦拭。

  

绣眼鸟相关疾病

1.维生素D缺乏症

易发佝偻病,其典型症状是:龙骨弯曲呈S形,腿部长骨弯曲,肋骨肿和脊柱变形等。

预防和治疗:维生素D在鱼肝油中含量丰富,鸡蛋中含量也较多,而绣尾脂腺分泌物中含有麦角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可转变为维生素D2,从而为机体吸收利用。因此,经常让绣接受日光浴,有助于防治维生素D不足,特别在初春,绣儿经过一个冬天后维生素D消耗很大,更需注意及时补足。

2.维生素B3缺乏症

主要发生皮肤炎,最初出现在嘴角和眼周,口角有痂块样,眼边缘呈粒状小痂块,严重者可引起视力障碍,腿部也有可能产生病变,趾间或脚底皮肤发生小破裂,同时伴有食欲下降、羽毛粗劣、脱落等症状。

治疗:对于病情较严重的绣,应结合肌注或口服维生素B3合成制剂的方法治疗。

3.维生素B11缺乏症

主要表现为营养性贫血及生长减慢。病绣的面颊,爪,喙苍白,排绿色稀变,同时羽毛生长不良,还常发生咬毛现象。

预防和治疗:各种饲料中都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B11,尤其在绿色植物中含量非常丰富,平时饲喂时注意补充青绿多汁饲料,对于已经发病的绣除了多喂一些绿叶蔬菜,水果外,还可以结合人工增喂维生素B11的办法,通常较易康复。

牡丹鹦鹉

牡丹鹦鹉品种介绍

中文名:牡丹鹦鹉
英文名:Agapornis megacephalum
别名:爱情鹦鹉、爱情鸟
生源地:非洲东岸的马达加斯加
体型:小型
体重:40~50克
饲养:好养

牡丹鹦鹉形态特征及鉴别

情侣鹦鹉身长约13—17厘米,重40—60克,身型矮胖及有一条短尾,喙部相对为大,大部分情侣鹦鹉都是绿色的,而人工配种及变种使很多的颜色出现。寿命约10—15年。 情侣鹦鹉分为小鹦、牡丹两种,最明显的差别在于,牡丹有明显的白眼圈。有一部分的情侣鹦是雌雄二型的(即雌雄的外型有明显得差异),包括黑领情侣鹦鹉、灰头情侣鹦鹉及黑领情侣鹦鹉。其余品种都不能够从外表分辨性别。

  

牡丹鹦鹉饮食知识

人工饲养环境中的牡丹鹦鹉,可饲以多种饲料,如饼干、面包、馒头、米饭、青菜、多种水果等。公园或动物园内大量饲养,可用虎皮鹦鹉混合粒料为主要饲料,同时饲予足量的青菜及水果,即可顺利达到繁殖。育雏期间加饲熟玉米粉70%,熟鸡蛋28%,骨粉2%的混合湿粉料。有利雏鸟正常成长。多种野生青草及蒲公英等,均为牡丹鹦鹉的理想青绿饲料。
牡丹鹦鹉的饲料配制有一定的诀窍,不能因为它喜欢吃什么就喂什么,而应该多种饲料合理搭配。
蛋米:1公斤小米加4个鸡蛋黄搅拌而成,用量一般占总喂量的40%。
稻米:以带有稻壳的稻米为佳,稻米的种皮牡丹鹦鹉很喜欢吃,可补充淀粉、蛋白质、微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并可增加喙的咀嚼能力。用量一般占总喂量的30%。
谷子:一般占总喂量的10%~15%。
剩余部分可喂麻子、稗草子、瓜子等。根据实践经验,以每天喂10~20粒生瓜子为佳。
在饲喂中,有人加“金维他”,也有人加“速补14”,还有人加多维素及各类添加剂,但根据实践,无论加什么,都要注意量的控制,如果量不适度,不但不起好作用,反而会造成一定的危害。

  

牡丹鹦鹉常见问题

正如其他宠物一样,购买情侣鹦鹉时,须注意所购得的是人工繁殖的而非野外捕捉的。这不单是因为道德及保育问题,野外捕足的雀鸟通常容易生病及死亡。选择相处融洽的一对饲养,以避免互相攻击的问题。另外,若超过一对饲养在一起,很容易发生攻击或致死的例子,因此也应尽量避免超过一对,饲养在同一笼子里。

如何减少“白蛋”?
“白蛋”就是没有受精的蛋,“白蛋”的增加将会严重影响牡丹鹦鹉的繁殖率。产生“白蛋”的原因主要有:一是配对亲鸟都是雌鸟:二是配对的雌鸟虽能生蛋,但雄鸟没有性成熟;三是雄鸟是残鸟,脚趾有残缺,使得交配不成功;四是外界环境的不适,如噪音、惊吓、空气不流通、闷热等。一旦有以上情况发生,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为了提高牡丹鹦鹉的产蛋率,并减少“白蛋”,养鸟者可试喂北京野生动物保护中心的专门饲料及添加剂,同时注意平时的饲喂管理。春天鸟易“上火”,所以降火是关键。降火方法是:平时要喂洁净的油菜、生菜或小白菜,切不可喂扁豆和茄子。为增强体质和防拉稀,可以喂些马齿苋,效果非常好。另外平时要注意观察,一有病症应及时治疗。
如何增加牡丹鹦鹉的破壳能力?
要孵化出牡丹鹦鹉,破壳也是一个关键。好多蛋在孵化时间够了的情况下,还是破不了壳,小鸟被憋死在蛋壳内。此种现象主要是缺钙引起的,钙在鸟破壳中起着重要作用,没有足够的钙,鸟喙软,骨架软,啄壳能力不强。有的养鸟者采用给亲鸟喂蛋壳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将蛋壳用清水洗净,放入锅内点沸15分钟,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消毒。将消毒过的蛋壳晾十,用手搓碎即可饲喂亲鸟了。
鸟舍如何安排?
牡丹鹦鹉既可以观赏,也可以繁育出售。牡丹鹦鹉的鸟舍安排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鸟舍要选择在环境幽静、无干扰的地方,不要有杂音,不要有环境污染,注意空气流通,空气新鲜。鸟舍的位置以北房为宜。一间20平方米的北房可饲养牡丹鹦鹉60笼,每笼1对,即60对。如果房子有余可以安排两间,分配的方式是一间笼养,—‘间散养。笼养主要用来繁殖,散养主要用于小鸟养成大鸟,小鸟活动空间越大,身体就会越健壮。在农村建扛吨舍时要注意防蛇、防猫、防蚊虫。
在城市,在楼房阳台和楼房内进行饲喂时要注意通风和采光,注意房间不要太暗,不要在没有光或弱光下生长、繁育,否则对鸟的产蛋和孵化不利。如果光线弱可用60瓦的灯2~3盏补光。 有人提出晚间需开灯到10点,甚至到11点。其实这大可不必,这样做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对鸟有坏处。因为在夜间光照太强的情况下,鸟儿休息不好,产蛋和孵化都不安稳,这样破壳率大、产蛋率低,有时甚至产蛋而不孵。为了提高孵化率,鸟舍要安排适宜,不要过密。鸟舍内部放笼时要注意高度,底邮要垫上砖或其他垫物,这样通风好,并可防止鼠咬。如需要盖鸟舍,注意背风向阳,冬天还要注意温度,保证温度在16摄氏度以上。
窝如何安放和管理?
安窝使牡丹鹦鹉有产蛋、孵化的场所。牡丹鹦鹉的窝为两层,在上层应放一些碎木屑等物。木屑是为了让牡丹鹦鹉在窝内孵化时“脚牙”(啄)用,防止牡丹鹦鹉用喙啄窝和咬其他木质板造成损失。 窝要开口向里,观察门在外,这样便于观察。 牡丹鹦鹉第1窝2到3枚,营养好、管理得法有时也可产4枚。头窝孵化率一般为70%左右。 为厂提高和孵化率,在笼内安放一小块烧过的蜂窝煤块为好,蜂窝煤经过高温后达到了消毒的目的,消过毒的物质,鸟吃后不易生病。另外,煤块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既少花钱,又达到补充某些营养成分的效果。

金丝雀

金丝雀品种介绍

中文名:金丝雀
英文名:Canary
别名:芙蓉鸟、白玉鸟、玉鸟、白燕
生源地:非洲西北海岸
价格:约50~500元
体长:12~14cm
寿命:约为15年

金丝雀形态特征及鉴别

金丝雀体长12~14厘米,野生金丝雀与宠物金丝雀的羽色不同,野生的通常是绿色或橄榄色,宠物金丝雀通常是嫩黄色的。也有更多颜色的金丝雀,当然这两种颜色是比较典型的。

金丝雀的羽色有黄、白、红、绿、灰褐色,黄色金丝雀的数量较多,最名贵的是嘴和腿都是肉色的白色金丝雀,其次是白羽红眼睛的金丝雀。刚出窝的幼鸟,两性羽色相同,难以鉴别雌雄。2~3个月后,雄鸟的肛门突起,呈锥形;而雌鸟的则较平,呈椭圆状。鉴别时用手将鸟捉住,吹起肛门周围的羽毛就可看清楚。从成鸟外形上看,雄鸟体较大,尾较长,头较圆,头顶及全身羽色较深;雌鸟体较小,尾较短,头较尖细,头顶及全身羽色较浅。另外,鸣啭时喉部鼓起,上下波动,声音连续不断,悠扬动听的是雄鸟;雌鸟则鸣声单调。

  

金丝雀养护知识

金丝鸟的适应性较强,只要是长期在相对稳定的温度下就可以生存。有些养鸟者认为金丝鸟必须在10~25度的温度的条件下才能正常生存,这是极端错误的。经过近几年的实验表明:在温差不超过10度的情况下,金丝鸟完全可以在零下5度至零上35度的环境中健康生存。在东北长春,经常可以看到挂在窗外迎着雪花鸣叫的金丝鸟。金丝鸟最怕的是温度的聚变而不是持久的低温。当然,金丝鸟繁殖的温度应在零上15度至25度之间,并且要求温度相对稳定,日温差最好不超过5度。

金丝雀非常喜欢干净的环境,也喜欢水浴,夏天每日要让其水浴一次,冬季要用温水每周水浴一次,浴后要待羽毛干后再移至室外,以免引起感冒。金丝雀的常见病是肠道病和呼吸道病,多由于饮水和食物不清洁,或者饲养环境突变引起的,平时注意预防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春秋冬三季要有一定的光照。因为光线能使金丝鸟神经兴奋,增加食欲,在阳光的作用下,可促进骨骼的生长和卵壳的形成。总之金丝雀的饲养并不难,只要你对她拥有爱心就完全可以养好它。

金丝雀饮食知识

金丝雀的食性比较杂,主要以五谷杂粮类为主。饲喂哪种饲料合适要根据其当时的营养需要而定。鸟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这些营养成分一般在金丝雀喜食的日常饲料中都能摄取到。但在换羽和繁殖季节矿物质、维生素要单独供给。

金丝雀的日常饲料一般为谷物、面食、少量油料作物和蔬菜等。谷物包括:谷子、稗子、糜子等。油料作物包括:苏子、菜子、花生、核桃仁等。这些油料作物平时不用饲给,只是在雏鸟期、换羽期、发情期才适量供给。这样有利于鸟的繁殖。金丝雀也特别喜食苦荬菜,此菜不仅能防治鸟拉稀,还能提供维生素。有条件的,可在夏、秋季节将鲜苦荬菜晾干贮藏,以备冬天用。

金丝雀驯养知识

在挑选的时候,首先要看其羽色的色泽。而且需要根据不同鸟品种的色泽标准来进行挑选。例如,桂皮金丝雀的羽色,要求肩羽及尾羽有深黑色条纹,越深越好,其余嫩毛应呈深红色或暗绿色,肩羽尾羽无杂毛;辣椒红金丝雀要求羽毛越红越好,仅在肩羽尖端红色较淡等等。所以,在正式挑选金丝雀之前应该先学习相关的知识。

其次,在挑选的时候,还要观察金丝雀的整体外形。健康的金丝雀外形均匀整齐,站立姿势要挺直。而且雄者体形较雌者窄长,站立时也非常具有气势。而且健康的金丝雀在笼内经常跳跃,行动灵活,神态自然,非常的美丽优雅。

初次选购金丝雀,最好选择6个月龄到1岁的鸟,不要选择年龄过老或者是太幼的鸟儿,这样都不利于饲养者的养殖。同时,在选购时,要注意观察鸟的眼睛。健壮、纯种的金丝雀两眼都是清澈透亮、炯炯有神的,当见到人走进时还会侧头观看井将头上羽毛竖起。

金丝雀繁殖知识

金丝雀每年1~7月繁殖,孵卵由雌鸟担任,孵化期14~16天,每窝产卵4~5枚。雌、雄合笼后,20~30天即表现发情。可把人工巢挂在繁殖笼的上方,当看到雌鸟嘴叼羽毛在巢上徘徊或在巢里打旋时,表示筑巢开始了。这时应把一团清洁的棉花挂在笼柱上,鸟儿很快就会衔去把巢筑好。建好巢后3~4天,雌鸟就开始产蛋,每窝可产2~6枚。

金丝雀孵化由雌鸟担任,由于雌鸟每天产1枚蛋,所以雏鸟出壳的时间也不一致。为了克服这个不足,可在雌鸟产蛋后,用石膏制成的假蛋换出真蛋,等产完蛋后,才取出假蛋,把前几个同时放回巢内,让鸟孵化。这样可以使雏鸟在同一天出壳。

雏鸟出壳后不会觅食,要靠亲鸟喂养。小金丝雀主要吃蛋黄面、嫩白菜等既有营养又易消化的食物和水。育雏期应每天加喂1块新鲜熟蛋黄。如果第二天亲鸟还不喂雏鸟,必须进行人工饲喂。直到亲鸟喂雏鸟或者雏鸟能啄食为止。 雏鸟从出壳到羽毛长齐约需25天,1个月后就可以脱离亲鸟,移笼饲养了。这时的饲养仍以蛋黄面为主,直到雏鸟2月龄后,才可逐渐改用日常饲料。大部分雌鸟在所孵的雏鸟出壳17~21天以后,又可开始交配、产蛋。雏鸟6月龄开始鸣叫,9~10月龄性成熟,就会引吭高歌和繁殖。

  

金丝雀相关疾病

风寒,维生素缺乏症

金丝雀常见问题

中国虽然自19世纪40年代起就从外国引进,但并未注意品种品系的保持,纯种的不多。中国的金丝雀主要由“山东种”、“扬州种”和德国“罗娜种”3个品种。遗传性比较稳定的金丝雀有如下几种:

1.颤音金丝雀:由德国培育而成。雄鸟鸣叫声似摇铃,羽毛黄绿色接近原种。

2.桔红颤音金丝雀:由颤音金丝雀变异而来,由于只追求羽色,叫声比颤音金丝雀略逊色。

3.红金丝雀:美国用桔红金丝雀与本国的绯雀杂交培养而成,全身红色。

4.卷毛金丝雀:由日本育成。全身羽毛卷曲,叫声不甚美观。

5.月牙金丝雀:英国育成。身体细长呈月牙状。

6.山东金丝雀:由中国山东、扬州等地育成。体型粗短、羽毛淡黄绿色,鸣声响亮。

7.白色金丝雀:可能由山东金丝雀变异而成,体型与山东金丝雀相似。全身羽毛洁白,讲究红嘴、红脚、红眼睛。

8.还有荷兰的卷毛金丝雀、英国的胖金丝雀和蛇形金丝雀,日本的细金丝雀等。

如果要饲养金丝雀,最好到专业的宠物店或者是金丝雀养殖户进行购买。千万不能在路边小摊,随意的挑选。挑选金丝雀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身体健康,性格活泼,品种纯正。

小绯胸鹦鹉

小绯胸鹦鹉品种介绍

23d2ec324c8ebeb58452265056033141-.jpg

小绯胸鹦鹉是比较常见的一种鹦鹉,因为很会学人说话,所以不少人会选择它们做宠物。不过想要让小绯胸鹦鹉开口讲话,主人需要付出不少的时间和精力。此外,有可能在长时间努力的训练下,小绯胸鹦鹉并不能达到你的要求,你得找出原因并对症下药才能解决问题。

当然,除了会学人说话外,一身美丽的羽毛也是它们能吸引爱鸟者注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再加上它们的养殖难度也不高,所以饲养它们的人不在少数。

在国内,小绯胸鹦鹉也有一些俏皮的别名,比如鹦哥和莺哥,在西南部地区比较多见。而在国外,它们也主要集中于亚洲的几个国家,比如泰国、印度尼西亚、印度、越南、柬埔寨、缅甸等。

中文学名:小绯胸鹦鹉

二名法:Psittaculaalexandri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鹦形目

科:鹦鹉科

属:鹦鹉属

种:绯胸鹦鹉


小绯胸鹦鹉形态特征及鉴别

9d2fa94e5ada3db04ab6af83a709fd6c-.jpg

小绯胸鹦鹉有一身美丽的羽毛,这身美丽的羽毛是它们被人们喜爱的关键因素之一,同时人们也可以通过它们的羽毛将它们与其他鸟类区分开来。小绯胸鹦鹉的羽毛以绿色为主,远远望去,它们身体的一半都被绿色占据。除了绿色外,它们喉部和胸部的羽毛会呈现红色或橙红色。一般喉部和胸部为红色的是雄性鸟,而雌性鸟一般表现为橙红色。当然,想要区分小绯胸鹦鹉性别可不止这么一个方法,你还可以观察它们的嘴巴——雌鸟的上下嘴都是黑褐色,而雄鸟的上嘴是红色、下嘴是褐色。不过幼鸟不适合用此方法判断性别。

小绯胸鹦鹉体型也并不小,它们的体长可以在30cm以上,如果要饲养它们,主人需要准备一个较大的鸟笼。

小绯胸鹦鹉形态特征描述

体长:30cm左右,一般都会在22cm以上,最长可至36cm。

体重:根据个体的不同,其体重也有很大的不同。

嘴巴:雄鸟上嘴为红色、下嘴为褐色,雌鸟上嘴和下嘴都是黑褐色。

喉部:雄鸟红色,雌鸟橙红色。

胸部:雄鸟红色,雌鸟橙红色。

尾巴:楔状。


  

小绯胸鹦鹉养护知识

7661c10e23c9fc6676b0fc105c0a2f4d-.jpg

想要养好小绯胸鹦鹉,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选好鸟。市场上出售的一些小绯胸鹦鹉幼鸟是从野外捕捉回来的,这样的幼鸟适应能力较差,死亡率较高,因此在你购买前一定要问清楚鸟儿的来源。如果你还是担心幼鸟的饲养的问题,那么你可以购买一只成鸟,成鸟适应能力较强,死亡率自然较低。

在将小绯胸鹦鹉带回家后,主人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是自己是否能够训练鸟儿开口说话。为了让小绯胸鹦鹉学会说人话,主人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在训练前,主人必须做好心理准备,训练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如果没有耐心,那么鸟儿也无法学会说话。

2.跟人类自己学语言一样,主人可以先教鹦鹉说一些简单的话,等它们学会后再循序渐进地教它们说一些比较难的话。

3.训练的环境要安静,太喧闹的环境无法让小绯胸鹦鹉定下心来学习。

4.适当利用食物可以将训练做得更好,根据过来人的经验来看,清早喂食时是最佳训练时间。

有不少主人也很关心小绯胸鹦鹉的繁殖问题,养过这种鸟的人和专家都表示,它们的繁殖并不容易。小绯胸鹦鹉成功繁殖的要素有很多,比如笼舍的环境是否符合要求、食物中是否含有鸟儿所需的全部营养元素等,所以主人需要掌握一定的小绯胸鹦鹉繁殖的理论知识。


小绯胸鹦鹉饮食知识

alexanderparkiet-.jpg

绯胸鹦鹉的饲料可用稻子、苎麻籽、葵花籽(或花生)按7:2:1的比例混合做为主食,以各种水果和蔬菜为副食,并常给鲜绿树枝、砂粒和红粘土,任其自选。冬季稍提高脂肪性饲料的比例,比如苎麻籽和葵花籽(或花生)可分别占2成,育雏期补喂熟鸡蛋。水果和蔬菜切成方块或小段喂给,喂前用高锰酸钾水消毒、洗净,吃剩下的要及时取出。

笼舍饲养、底宜铺细砂,便于鹦鹉地面行走,也有利于清扫。每天清理吃剩下的食物,粪便可每周清理两次。每年初春和秋末分别清理巢箱,更换砂土和消毒笼舍一次。


小绯胸鹦鹉驯养知识

Red-breasted-Parakeet1674AN-1024x762-.jpg

鹦鹉架养时要拴住脚,脚链宜轻而结实,要经常检查。绯胸鹦鹉初上架时不习惯,要适应一段时间。给它爱吃的花生米、水果之类,用手拿着喂,几天就能驯熟。教其学“说话”的时候,应把它放在安静的室内,每天清早喂食时教,边喂边说简单的话,每天总是这一句,待学会后再教第2句、第3句,由少到多,由简到繁,但不要教太复杂的。如有会说话的成鸟带就简单多了。


小绯胸鹦鹉繁殖知识

Red-breasted-Parakeet0464AN-88-1024x801-.jpg

难度不高,国内每年都有不少幼鸟在鸟店贩卖,但无论成、幼鸟大多是野外抓的野生鹦鹉,繁殖期约在2-3月间,有可能更早或较晚,一次约产3-4颗蛋,孵化期约21-24天,7-8星期羽毛长成。

关于绯胸缨鹅的孵化期,育雏期观察的结果不一。有人记载,孵化期23一24天,育雏期20—25天;也有人认为孵化期28-30天,育雏期需30-35天,有待进一步证实。

绯胸鹦鹉的繁殖比虎皮鹦鹉、牡丹鹦鹉(属)等小型鹦鹉要难一些。根据各地饲养的经验,饲养问题不大,重要的是环境是否安静和巢洞是否适宜。一般来说,笼舍周围僻静,舍内光线暗,以天然树洞为巢,比较容易繁殖成功。绯胸鹦鹉初次有繁殖迹象时,先不必过于关心,尽量少惊动。待看到壳掉出或听到雏鸟叫声,每天加喂一个熟鸡蛋,观察亲鸟取食情况,稍增加爱吃粒料的比例。顺利繁殖几窝后,再进行系统观察,积累资料。


  

小绯胸鹦鹉相关疾病

Red-Breasted-Parakeet-.jpg

新进的鸟儿在初期较为敏感,往年市面上常可见小达磨幼鸟,这些鸟儿多是出生没多久即被从野外捕捉进口来台,死亡率高,成鸟在适应环境后会十分健壮,有时会吵闹,饲养或繁殖它们时,除非有大鸟舍,不然还是建议成对饲养,与其它亚洲环颈鹦鹉(Psittacula,如亚历山大、德拜、环颈等)一样,不适合养于小笼子内;主要喂食混合种子/谷物饲料,蔬果也应定期供给。


小绯胸鹦鹉常见问题

2f89bdc8e104a0c2732840bf1765e864-.jpg

人工饲养小绯胸鹦鹉肯定不能每日提供所有它们在大自然中会找到的食物,不过主人不用担心鹦鹉吃的问题,因为市面上还是有很多鹦鹉商品的。一般情况下,主人都会给鹦鹉买针对它们开发的饲料,为了鸟儿的健康,主人在购买时得做好饲料的鉴别工作,以避免买到劣质饲料。除了质量问题外,主人还要留意饲料的保质期,如果鸟儿在保质期内不能吃完饲料,那么你可以选择购买小一点包装的饲料。

光喂饲料可能并不能满足鸟儿的需要,在自然环境中,小绯胸鹦鹉的食物有很多,因此,主人可以给小绯胸鹦鹉准备一些饲料中没有的食物适当喂食。需要注意的是,主人一定要保证所喂食物的安全性。有的时候,主人可能会发现小绯胸鹦鹉会对一种食物特别有兴趣,但是长时间给鸟儿喂同一种食物对它们来说可能并不好,主人如果有此方面的疑问可以咨询一下鸟类专家或者养鸟经验非常丰富的宠友。

此外,并不是说吃得越多就越好,科学饮食才能让小绯胸鹦鹉更健康。因此,在饲养小绯胸鹦鹉前,主人最好就开始做做鸟类饮食的功课。

小绯胸鹦鹉喂食的其他要点:

1.不管是饲料还是其他食物,主人都要用适当的方法进行保存,防止出现食物变质的情况。

2.如果鸟笼中有鸟儿没吃完的食物,主人要及时清理。


横斑鹦鹉

横斑鹦鹉品种介绍

中文名:横斑鹦鹉
英文名:Bolborhynchus lineolamegacephalum
生源地:分布于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厄瓜多尔,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拿马,秘鲁
体型:小型
饲养:好养

横斑鹦鹉形态特征及鉴别

横斑鹦鹉是既可爱又安静的小型鹦鹉,体长16厘米,成年雄鸟的羽毛颜色一般是绿色,冠和下体没有黑色,鸟腹部两侧具黑、绿橄榄、绿色,胸部两侧没有;弯曲的翼角和下复羽及飞羽底面是黑色及蓝绿色相间;尾巴墨绿色,中心的黑色羽毛广泛分布;鸟喙略带粉红色,眼暗棕色,雌鸟的黑纹较窄,下体没有。尾羽中心饰窄黑色边。

  

横斑鹦鹉繁殖知识

中美洲亚种的繁殖的季节约从12月时开始,南美洲则约在5-7月左右;笼养的横斑鹦鹉非常安静,性情也很稳定,在笼中活动时它们大部份都是用爬的,很少飞和跳跃,可以为它们喷洒少量的水,提供一般小型鹦鹉混合种子与一些蔬果喂食。可以群养繁殖,繁殖难度不高,全年均能繁殖,使用一般牡丹鹦鹉用巢箱即可,一次约产4-5颗蛋,孵化期约21-22天,6星期后羽毛长成。

虎皮鹦鹉

虎皮鹦鹉品种介绍

中文名:虎皮鹦鹉
英文名:Melopsittacus undulatus
别名:背黄青鹦鹉、脊黄青鹦鹉或脊黄青鹦哥
生源地:原产大洋洲,广泛分布于澳大利亚内陆地区
体型:小型
饲养:好养

虎皮鹦鹉形态特征及鉴别

虎皮鹦鹉是一种体形较小的鹦鹉,连同尾羽体长在18厘米左右,人工饲养种的体形略大于野生种。原生种主要为黄绿色型。虎皮鹦鹉的头部及背为黄绿色遍布细的黑色横纹,如同虎身上的条纹,也因此而得名。它的腰、胸及腹部为绿色。尾羽几乎与身体等长,中央尾羽两只为最长呈深绿色,其他尾羽呈绿色对称排列。嘴下至颈部羽毛黄色不具横纹,面颊部各有一块蓝紫色椭圆斑。颈部有一圈黑色近圆形斑,如同项链。雌雄同色,仅在蜡膜的颜色有差异。雄鸟蜡膜为蓝白色或蓝色(发情期)或深蓝色(老龄鸟),雌鸟蜡膜为肉色或淡肉色(发情期)或姜黄色(老龄鸟),但光看蜡膜颜色不太准确。喙为黄色,具钩,起到爪的作用,帮助攀爬。眼睛为圆形,虹膜黑色。跗跖很短,被羽毛遮住。足为对趾足,利于抓握。原始种鸟体为黄绿色;头部后方、颈部两侧、背部上方和翅膀覆羽为浅棕色,每片羽毛均带有黄色和黑色;喉咙和面部为黄色;脸颊下方带有不同程度的蓝紫色,喉咙部分有3个黑色点状;胸部羽毛带有细窄的黑边。主要飞行羽覆羽为浅蓝色;飞行羽为灰绿色并带有浅色的条纹;内侧灰色并且带有白色的斑纹;尾巴上方中央的羽毛为蓝绿色,尖端黑色,内侧黑色。鸟喙橄榄黄色,蜡膜蓝色;虹膜白色。母鸟的蜡膜为灰棕色或肉色,仅带有一点点浅蓝色,到了繁殖季则会变为深棕色。幼鸟体色较深,公母幼鸟的蜡膜都为粉红色,需要3到4个月才能长成像成鸟那般羽色。
虎皮鹦鹉平均寿命是7年。体长16~18厘米,体重35克。前额、脸部黄色。颊部有紫蓝色斑点。上体密布黄色和黑色相间的细条纹。腰部、下体绿色。喉部有黑色的小斑点。尾羽绿蓝色。虹膜白色。嘴灰色。脚灰蓝色。未成年雄鸟鼻膜为桃红色(根据品种的不一样而鼻膜不一样),雌鸟为白色带一点点蓝色(根据品种的不同鼻膜而不一样)。
成年鸟头顶较圆平,嘴壳较强大,上嘴壳基部为蜡膜覆盖,上嘴壳弯曲如钩状;体羽色彩艳丽多变,常见色有黄、绿、蓝、白、蓝绿、浅黄等色,因头、颈及背部的羽色中多具有黑色或暗褐色横纹,而得名虎皮鹦鹉。足趾为对趾型,第二三趾向前,第一四趾向后,适宜在枝头攀缘。更适宜握物和取食。尾型尖长,中央尾羽延长如箭。成鸟雌雄区别在于蜡膜的色彩,雄性蜡膜呈蓝色,雌鸟蜡膜为褐色。成鸟蜡膜及嘴壳基部较为枯燥,无光泽。足趾浅肉色。

  

虎皮鹦鹉养护知识

虎皮鹦鹉人工饲养简单,管理粗放,耐粗饲料,体质强壮,不易生病,且容易繁殖。虎皮鹦鹉上嘴具钩,强壮有力,喜欢啃咬木质,所以不能用竹笼,必须要用铁笼饲养。作为休闲观赏鸟可用小型电镀的金属笼饲养,笼内设置有栖杠、吊环,供鹦鹉玩耍。
作为繁殖鸟应采用较大的方型金属笼,笼的大小为长50厘米、宽35厘米、高35厘米,笼底设有抽屉式的沙盘(托粪板),便于清理粪便。虎皮鹦鹉的巢箱为横窝(竖式的更好,可以模拟野外的生存环境),巢箱大小为长25厘米、宽14厘米、高14厘米的一个长方形小木箱,中间有隔板,分为内外两室,外室有一通向外面的圆洞,直径6厘米,外室与内室中隔板上开一个同样圆洞,直径4厘米,为鸟出入之门户。每天应更换清洁饮水,每周清理1次粪便,夏季注意不要在强光下直晒鹦鹉。 繁殖笼尽量使用镀锌笼.避免使用涂漆.喷塑笼.减少化学品的危害.侧边开有挂窝门。酷夏歇窝时将窝门关闭。c 剪羽散养时,应有固定的场地,让鸟儿可以分辨出哪里是散养区,否则会导致到处乱跑。应在天快要变暗时将所有不繁殖的母鸟和公鸟收回笼,否则他们会一直躲藏直到第二天早上才能发现,甚至无法发现。同时应注意鼠蛇作恶。 温度
冬季应注意保暖,室内温度应不低于16℃。夏季温度较高,一般在30℃以上时要加强通风。

虎皮鹦鹉饮食知识

饲料混合比例为:粟或黍7份,稗子2份,苏籽1份。这种混合的粒料,适于饲喂多种小型鹦鹉,喜欢吃白菜,油菜,另外加喂矿物质饲料,如墨鱼骨、贝壳等。人工饲养的虎皮鹦鹉、在光线比较黑暗的巢穴内产卵孵化、若巢中光线过强,则孵化效果不佳。一般供给的人工巢箱,由内外两个巢室组成,外巢室具有通向笼舍的巢口,内、外室间的隔板留有洞口相通。内巢室垫锯末或细砂,是雌鸟产卵孵化的地方,巢箱的参考尺寸为:长25CM,宽13CM,高13CM;巢口直径5~6厘米,巢口下缘距巢底6~7厘米。北京饲养虎皮鹦鹉,每年秋、冬、春三季繁殖,夏季因气候炎热,连续坐巢孵卵不但影响亲鸟健康,而且孵化及育雏率也明显下降,幼鸟体质不佳,故一般多于夏季停止繁殖,其控制的方法是每年7~9月,将饲养笼内的巢箱取出,进行巢箱的清洗消毒,10月以后再将巢箱挂入笼舍内。
虎皮不能吃的食物:
菠菜、梨子、洋葱、樱桃、蔷薇科植物种子(苹果果肉之类可以吃)、苦瓜、蘑菇、桃子、李子、葱、氯化钠(盐不可摄入过多)、昆虫外壳如虾皮蟹壳、酸模(野菠菜)、酢浆草、常青藤等都可以吃。
意大利饼、意大利粉都有洋葱、蘑菇之类的是不能吃的。

虎皮鹦鹉繁殖知识

虎皮鹦鹉全年可繁殖,在原生地多是在雨季过后,有充足食物供给时开始繁殖。喜集体营巢,常在树洞内筑巢。每巢产卵4-7枚,卵白色而有光泽。雌鸟孵蛋,孵化期18天,30天后幼鸟可离巢学飞,长到5-6个月可达到性成熟。
当饲养的鸟在繁殖的时候,室温应当保持至20℃以上,相对湿度是45~50℃,必须保持室内空气畅通。虎皮鹦鹉繁殖高峰期可达3~4年,以后繁殖率逐渐下降,为了对种鸟群进行提纯复壮,应不断更新种鸟。虎皮鹦鹉平均寿命7~10年。

四喜

四喜品种介绍

中文名:鹊鸲
英文名:Oriental Magpie-robin
别名:猪屎渣、吱渣、信鸟
生源地:孟加拉国
价格:约60~80元
大小:约21cm
寿命:约5年

四喜形态特征及鉴别

四喜鸟属于小型鸟类,体长约21厘米左右,雄鸟上体大都黑色,翅具白斑,下体前黑后白,极为醒目。雌鸟上体灰褐色,翅具白斑,下体前部亦为灰褐色,后部白色。最典型的特征在于那奇长无比的尾巴。

雄鸟额、头顶、头侧、枕、后颈、颈侧、背、肩一直往后到尾上覆羽等整个头部和上体概为黑色而具蓝色金属光泽。中央两对尾羽黑色,其余尾羽白色,仅基部微有一点黑斑,第四对外侧尾羽仅内翈或内、外翈具黑色羽缘。两翅黑褐色,翅上小覆羽、中覆羽、次级覆羽和内侧次级飞羽外翈白色,在翅上形成一道宽阔的白色翼斑,飞翔时尤为明显。下体颏、喉、上胸、颊、颈侧与头同色,均为亮蓝黑色,下胸、腹和尾下覆羽白色,有的两胁和尾下覆羽微沾灰色。

雌鸟与雄鸟大致相似,但上体多为黑灰或暗褐灰色,前额、眼先、头侧、颊、喉、胸暗灰色或灰褐色。其余下体白色略沾棕色。幼鸟上体灰褐或暗褐色,喉、胸棕黄或黄褐色、具黑褐色羽缘,其余与成鸟相似。虹膜褐色,嘴黑色,跗蹠和趾黑褐色或灰褐色。

  

四喜养护知识

四喜鸟排便量大,而且有奇特臭味;它又喜欢水浴,笼底很容易污染。每隔一、两天就得清刷一次笼底和托粪板(或笼垫),水浴最好移水浴笼中进行。水罐每天清洗并换新鲜饮水。食罐中的粉料每次清刷笼底时更换新料。换羽期(8~10个月)减少水浴次数,在南方,夏季需有纱布笼罩;在北方冬季需室内过冬,保温15℃以上为宜。

四喜饮食知识

四喜鸟消化植物性饲料能力差,不宜喂粒料(如鸡蛋大米等),应喂粉料。一般合成饲料是喂四喜波仔料,四喜料非常适合四喜鸟、波仔鸟的肠胃,一般粉料为常备饲料,另外喂一些昆虫(如蝗虫、油葫芦、卷叶虫、黄粉等)或牛、羊肉沫(条),平时还可以给蚱蜢干做辅食。也可以用新鲜小河虾代替昆虫,增加蛋白质饲料比例,并补充多种维生素。

四喜繁殖知识

四喜鸟繁殖自4月间开始,雄者在此期间好斗。巢营于庭檐、屋顶、墙隙或树洞中,以苔藓、枯草、松针、细根及各种杂屑等杂乱堆集而成,简陋粗糙,或较笨厚,或甚浅薄。产卵通常5枚,呈淡绿色,上面杂以灰斑,并缀以红褐色微点。

孵化和育雏期间的鹊鸲,护巢性很强,不仅攻击接近鸟巢的其它鹊鸲,还攻击接近鸟巢的松鼠等小兽,直到将它撵走。

  

四喜相关疾病

病常言说:病从口入。如果不精心喂养,会引起鸟患肠炎、滞食症、便秘症及多种营养缺乏症。

白玉鸟

白玉鸟品种介绍

中文名:金丝雀
英文名:Canary
别名:芙蓉鸟、白玉鸟、玉鸟、白燕
生源地:非洲西北海岸
价格:约50~500元
体长:12~14cm
寿命:约为15年

白玉鸟形态特征及鉴别

金丝雀体长12~14厘米,野生金丝雀与宠物金丝雀的羽色不同,野生的通常是绿色或橄榄色,宠物金丝雀通常是嫩黄色的。也有更多颜色的金丝雀,当然这两种颜色是比较典型的。

金丝雀的羽色有黄、白、红、绿、灰褐色,黄色金丝雀的数量较多,最名贵的是嘴和腿都是肉色的白色金丝雀,其次是白羽红眼睛的金丝雀。刚出窝的幼鸟,两性羽色相同,难以鉴别雌雄。2~3个月后,雄鸟的肛门突起,呈锥形;而雌鸟的则较平,呈椭圆状。鉴别时用手将鸟捉住,吹起肛门周围的羽毛就可看清楚。从成鸟外形上看,雄鸟体较大,尾较长,头较圆,头顶及全身羽色较深;雌鸟体较小,尾较短,头较尖细,头顶及全身羽色较浅。另外,鸣啭时喉部鼓起,上下波动,声音连续不断,悠扬动听的是雄鸟;雌鸟则鸣声单调。

  

白玉鸟养护知识

金丝鸟的适应性较强,只要是长期在相对稳定的温度下就可以生存。有些养鸟者认为金丝鸟必须在10~25度的温度的条件下才能正常生存,这是极端错误的。经过近几年的实验表明:在温差不超过10度的情况下,金丝鸟完全可以在零下5度至零上35度的环境中健康生存。在东北长春,经常可以看到挂在窗外迎着雪花鸣叫的金丝鸟。金丝鸟最怕的是温度的聚变而不是持久的低温。当然,金丝鸟繁殖的温度应在零上15度至25度之间,并且要求温度相对稳定,日温差最好不超过5度。

金丝雀非常喜欢干净的环境,也喜欢水浴,夏天每日要让其水浴一次,冬季要用温水每周水浴一次,浴后要待羽毛干后再移至室外,以免引起感冒。金丝雀的常见病是肠道病和呼吸道病,多由于饮水和食物不清洁,或者饲养环境突变引起的,平时注意预防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春秋冬三季要有一定的光照。因为光线能使金丝鸟神经兴奋,增加食欲,在阳光的作用下,可促进骨骼的生长和卵壳的形成。总之金丝雀的饲养并不难,只要你对她拥有爱心就完全可以养好它。

白玉鸟饮食知识

金丝雀的食性比较杂,主要以五谷杂粮类为主。饲喂哪种饲料合适要根据其当时的营养需要而定。鸟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这些营养成分一般在金丝雀喜食的日常饲料中都能摄取到。但在换羽和繁殖季节矿物质、维生素要单独供给。

金丝雀的日常饲料一般为谷物、面食、少量油料作物和蔬菜等。谷物包括:谷子、稗子、糜子等。油料作物包括:苏子、菜子、花生、核桃仁等。这些油料作物平时不用饲给,只是在雏鸟期、换羽期、发情期才适量供给。这样有利于鸟的繁殖。金丝雀也特别喜食苦荬菜,此菜不仅能防治鸟拉稀,还能提供维生素。有条件的,可在夏、秋季节将鲜苦荬菜晾干贮藏,以备冬天用。

白玉鸟驯养知识

在挑选的时候,首先要看其羽色的色泽。而且需要根据不同鸟品种的色泽标准来进行挑选。例如,桂皮金丝雀的羽色,要求肩羽及尾羽有深黑色条纹,越深越好,其余嫩毛应呈深红色或暗绿色,肩羽尾羽无杂毛;辣椒红金丝雀要求羽毛越红越好,仅在肩羽尖端红色较淡等等。所以,在正式挑选金丝雀之前应该先学习相关的知识。

其次,在挑选的时候,还要观察金丝雀的整体外形。健康的金丝雀外形均匀整齐,站立姿势要挺直。而且雄者体形较雌者窄长,站立时也非常具有气势。而且健康的金丝雀在笼内经常跳跃,行动灵活,神态自然,非常的美丽优雅。

初次选购金丝雀,最好选择6个月龄到1岁的鸟,不要选择年龄过老或者是太幼的鸟儿,这样都不利于饲养者的养殖。同时,在选购时,要注意观察鸟的眼睛。健壮、纯种的金丝雀两眼都是清澈透亮、炯炯有神的,当见到人走进时还会侧头观看井将头上羽毛竖起。

白玉鸟繁殖知识

金丝雀每年1~7月繁殖,孵卵由雌鸟担任,孵化期14~16天,每窝产卵4~5枚。雌、雄合笼后,20~30天即表现发情。可把人工巢挂在繁殖笼的上方,当看到雌鸟嘴叼羽毛在巢上徘徊或在巢里打旋时,表示筑巢开始了。这时应把一团清洁的棉花挂在笼柱上,鸟儿很快就会衔去把巢筑好。建好巢后3~4天,雌鸟就开始产蛋,每窝可产2~6枚。

金丝雀孵化由雌鸟担任,由于雌鸟每天产1枚蛋,所以雏鸟出壳的时间也不一致。为了克服这个不足,可在雌鸟产蛋后,用石膏制成的假蛋换出真蛋,等产完蛋后,才取出假蛋,把前几个同时放回巢内,让鸟孵化。这样可以使雏鸟在同一天出壳。

雏鸟出壳后不会觅食,要靠亲鸟喂养。小金丝雀主要吃蛋黄面、嫩白菜等既有营养又易消化的食物和水。育雏期应每天加喂1块新鲜熟蛋黄。如果第二天亲鸟还不喂雏鸟,必须进行人工饲喂。直到亲鸟喂雏鸟或者雏鸟能啄食为止。 雏鸟从出壳到羽毛长齐约需25天,1个月后就可以脱离亲鸟,移笼饲养了。这时的饲养仍以蛋黄面为主,直到雏鸟2月龄后,才可逐渐改用日常饲料。大部分雌鸟在所孵的雏鸟出壳17~21天以后,又可开始交配、产蛋。雏鸟6月龄开始鸣叫,9~10月龄性成熟,就会引吭高歌和繁殖。

  

白玉鸟相关疾病

风寒、维生素缺乏症

白玉鸟常见问题

中国虽然自19世纪40年代起就从外国引进,但并未注意品种品系的保持,纯种的不多。中国的金丝雀主要由“山东种”、“扬州种”和德国“罗娜种”3个品种。遗传性比较稳定的金丝雀有如下几种:

1.颤音金丝雀:由德国培育而成。雄鸟鸣叫声似摇铃,羽毛黄绿色接近原种。

2.桔红颤音金丝雀:由颤音金丝雀变异而来,由于只追求羽色,叫声比颤音金丝雀略逊色。

3.红金丝雀:美国用桔红金丝雀与本国的绯雀杂交培养而成,全身红色。

4.卷毛金丝雀:由日本育成。全身羽毛卷曲,叫声不甚美观。

5.月牙金丝雀:英国育成。身体细长呈月牙状。

6.山东金丝雀:由中国山东、扬州等地育成。体型粗短、羽毛淡黄绿色,鸣声响亮。

7.白色金丝雀:可能由山东金丝雀变异而成,体型与山东金丝雀相似。全身羽毛洁白,讲究红嘴、红脚、红眼睛。

8.还有荷兰的卷毛金丝雀、英国的胖金丝雀和蛇形金丝雀,日本的细金丝雀等。

如果要饲养金丝雀,最好到专业的宠物店或者是金丝雀养殖户进行购买。千万不能在路边小摊,随意的挑选。挑选金丝雀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身体健康,性格活泼,品种纯正。

金刚鹦鹉

金刚鹦鹉品种介绍

中文名:金刚鹦鹉
英文名:Macaw
生源地:美洲热带地区
功能:玩赏鸟
体型:小型
饲养:好养

金刚鹦鹉形态特征及鉴别

金刚鹦鹉身长可达90厘米,体型最大的鹦鹉之一。身体呈明亮的红色,有蓝色和黄色的翅膀,蓝色和红色的尾巴,白色的脸,眼角处有明显的黑色斑纹。尾羽略长,面部无羽毛,拥有镰刀状的大喙和凤头鹦鹉堪与比拟。金刚鹦鹉在兴奋的时候毛色可以变为红色。具对趾足,每只脚有4只脚趾2前2后。金刚鹦鹉两性的外貌相似。

金刚鹦鹉性格特点

金刚鹦鹉很会模仿人的语言。虽然叫声有些粗狂,听起来刺耳。但如果加以训练的话是可以模仿人类的声音以及其它鸟叫声。,它还能够学会铜管乐中小号的鸣奏、火车的鸣笛声,模仿狗叫以及其他鸟类的鸣叫声等等。据说,有一只金刚鹦鹉的主人嗜酒,醉酒以后有时便对着架上的金刚鹦鹉说出一些音节模糊的话。
金刚鹦鹉还喜欢表演,经常出现于很多各种马戏团,在钢丝上骑自行车、拉车、推磨、翻跟斗、跳交谊舞、打篮球等,每天都吸引了大批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驻足观看。

  

芙蓉鸟

芙蓉鸟品种介绍

中文名:金丝雀
英文名:Canary
别名:芙蓉鸟、白玉鸟、玉鸟、白燕
生源地:非洲西北海岸
价格:约50~500元
体长:12~14cm
寿命:约为15年

芙蓉鸟形态特征及鉴别

金丝雀体长12~14厘米,野生金丝雀与宠物金丝雀的羽色不同,野生的通常是绿色或橄榄色,宠物金丝雀通常是嫩黄色的。也有更多颜色的金丝雀,当然这两种颜色是比较典型的。

金丝雀的羽色有黄、白、红、绿、灰褐色,黄色金丝雀的数量较多,最名贵的是嘴和腿都是肉色的白色金丝雀,其次是白羽红眼睛的金丝雀。刚出窝的幼鸟,两性羽色相同,难以鉴别雌雄。2~3个月后,雄鸟的肛门突起,呈锥形;而雌鸟的则较平,呈椭圆状。鉴别时用手将鸟捉住,吹起肛门周围的羽毛就可看清楚。从成鸟外形上看,雄鸟体较大,尾较长,头较圆,头顶及全身羽色较深;雌鸟体较小,尾较短,头较尖细,头顶及全身羽色较浅。另外,鸣啭时喉部鼓起,上下波动,声音连续不断,悠扬动听的是雄鸟;雌鸟则鸣声单调。

芙蓉鸟优点缺点

在挑选的时候,首先要看其羽色的色泽。而且需要根据不同鸟品种的色泽标准来进行挑选。例如,桂皮金丝雀的羽色,要求肩羽及尾羽有深黑色条纹,越深越好,其余嫩毛应呈深红色或暗绿色,肩羽尾羽无杂毛;辣椒红金丝雀要求羽毛越红越好,仅在肩羽尖端红色较淡等等。所以,在正式挑选金丝雀之前应该先学习相关的知识。

其次,在挑选的时候,还要观察金丝雀的整体外形。健康的金丝雀外形均匀整齐,站立姿势要挺直。而且雄者体形较雌者窄长,站立时也非常具有气势。而且健康的金丝雀在笼内经常跳跃,行动灵活,神态自然,非常的美丽优雅。

初次选购金丝雀,最好选择6个月龄到1岁的鸟,不要选择年龄过老或者是太幼的鸟儿,这样都不利于饲养者的养殖。同时,在选购时,要注意观察鸟的眼睛。健壮、纯种的金丝雀两眼都是清澈透亮、炯炯有神的,当见到人走进时还会侧头观看井将头上羽毛竖起。

  

芙蓉鸟养护知识

金丝鸟的适应性较强,只要是长期在相对稳定的温度下就可以生存。有些养鸟者认为金丝鸟必须在10~25度的温度的条件下才能正常生存,这是极端错误的。经过近几年的实验表明:在温差不超过10度的情况下,金丝鸟完全可以在零下5度至零上35度的环境中健康生存。在东北长春,经常可以看到挂在窗外迎着雪花鸣叫的金丝鸟。金丝鸟最怕的是温度的聚变而不是持久的低温。当然,金丝鸟繁殖的温度应在零上15度至25度之间,并且要求温度相对稳定,日温差最好不超过5度。

金丝雀非常喜欢干净的环境,也喜欢水浴,夏天每日要让其水浴一次,冬季要用温水每周水浴一次,浴后要待羽毛干后再移至室外,以免引起感冒。金丝雀的常见病是肠道病和呼吸道病,多由于饮水和食物不清洁,或者饲养环境突变引起的,平时注意预防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春秋冬三季要有一定的光照。因为光线能使金丝鸟神经兴奋,增加食欲,在阳光的作用下,可促进骨骼的生长和卵壳的形成。总之金丝雀的饲养并不难,只要你对她拥有爱心就完全可以养好它。

芙蓉鸟饮食知识

金丝雀的食性比较杂,主要以五谷杂粮类为主。饲喂哪种饲料合适要根据其当时的营养需要而定。鸟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这些营养成分一般在金丝雀喜食的日常饲料中都能摄取到。但在换羽和繁殖季节矿物质、维生素要单独供给。

金丝雀的日常饲料一般为谷物、面食、少量油料作物和蔬菜等。谷物包括:谷子、稗子、糜子等。油料作物包括:苏子、菜子、花生、核桃仁等。这些油料作物平时不用饲给,只是在雏鸟期、换羽期、发情期才适量供给。这样有利于鸟的繁殖。金丝雀也特别喜食苦荬菜,此菜不仅能防治鸟拉稀,还能提供维生素。有条件的,可在夏、秋季节将鲜苦荬菜晾干贮藏,以备冬天用。

芙蓉鸟繁殖知识

金丝雀每年1~7月繁殖,孵卵由雌鸟担任,孵化期14~16天,每窝产卵4~5枚。雌、雄合笼后,20~30天即表现发情。可把人工巢挂在繁殖笼的上方,当看到雌鸟嘴叼羽毛在巢上徘徊或在巢里打旋时,表示筑巢开始了。这时应把一团清洁的棉花挂在笼柱上,鸟儿很快就会衔去把巢筑好。建好巢后3~4天,雌鸟就开始产蛋,每窝可产2~6枚。

金丝雀孵化由雌鸟担任,由于雌鸟每天产1枚蛋,所以雏鸟出壳的时间也不一致。为了克服这个不足,可在雌鸟产蛋后,用石膏制成的假蛋换出真蛋,等产完蛋后,才取出假蛋,把前几个同时放回巢内,让鸟孵化。这样可以使雏鸟在同一天出壳。

雏鸟出壳后不会觅食,要靠亲鸟喂养。小金丝雀主要吃蛋黄面、嫩白菜等既有营养又易消化的食物和水。育雏期应每天加喂1块新鲜熟蛋黄。如果第二天亲鸟还不喂雏鸟,必须进行人工饲喂。直到亲鸟喂雏鸟或者雏鸟能啄食为止。 雏鸟从出壳到羽毛长齐约需25天,1个月后就可以脱离亲鸟,移笼饲养了。这时的饲养仍以蛋黄面为主,直到雏鸟2月龄后,才可逐渐改用日常饲料。大部分雌鸟在所孵的雏鸟出壳17~21天以后,又可开始交配、产蛋。雏鸟6月龄开始鸣叫,9~10月龄性成熟,就会引吭高歌和繁殖。

  

芙蓉鸟相关疾病

风寒、维生素缺乏症

芙蓉鸟常见问题

中国虽然自19世纪40年代起就从外国引进,但并未注意品种品系的保持,纯种的不多。中国的金丝雀主要由“山东种”、“扬州种”和德国“罗娜种”3个品种。遗传性比较稳定的金丝雀有如下几种:

1.颤音金丝雀:由德国培育而成。雄鸟鸣叫声似摇铃,羽毛黄绿色接近原种。

2.桔红颤音金丝雀:由颤音金丝雀变异而来,由于只追求羽色,叫声比颤音金丝雀略逊色。

3.红金丝雀:美国用桔红金丝雀与本国的绯雀杂交培养而成,全身红色。

4.卷毛金丝雀:由日本育成。全身羽毛卷曲,叫声不甚美观。

5.月牙金丝雀:英国育成。身体细长呈月牙状。

6.山东金丝雀:由中国山东、扬州等地育成。体型粗短、羽毛淡黄绿色,鸣声响亮。

7.白色金丝雀:可能由山东金丝雀变异而成,体型与山东金丝雀相似。全身羽毛洁白,讲究红嘴、红脚、红眼睛。

8.还有荷兰的卷毛金丝雀、英国的胖金丝雀和蛇形金丝雀,日本的细金丝雀等。

如果要饲养金丝雀,最好到专业的宠物店或者是金丝雀养殖户进行购买。千万不能在路边小摊,随意的挑选。挑选金丝雀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身体健康,性格活泼,品种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