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黑龙江新闻10月17日电(张博林)“搜”!随着训导员刘明竹一声令下,搜救犬“刺钉”如离弦之箭冲向任务搜索区,它要在最短时间内从现场20个箱子里搜出多名“被困人员”。10 月13日,第七届全国搜救犬比武竞赛箱体搜救科目最先“开战”,刘明竹的成绩是该项目的全国第一名。
此项目由1名训导员指挥1头搜救犬,在室内摆放的20个搜救箱体中,排除干扰找出活人目标,主要训练搜救犬对人体气味的联系,使犬能够在灾害现场第一时间搜索到被困人员并及时示警。
“我现在没有想到自己说能拿什么样的名次,就是把平时训练的水平发挥出来。我现在自信心是有的,但是我现在我也调整好自己的一个良好的状态,去对待这次比赛。”黑龙江省消防救援总队搜救犬训导员刘明竹在赛前的采访中说道。
训练最怕的就是找不到失误原因
“刺钉”是一头马里怒阿犬,从小就跟随刘明竹,“在挑犬的时候,其他的犬都往上扑,只有它昂着脖子坐在一边,当时我就觉着这小家伙有个性”这便是刘明竹对“刺钉”的第一印象。
或许是缘分,刘明竹将这条只有三个月大的小犬带了回去。将一条小犬训练成一条合格的搜救犬可不简单。“人与犬之间就是要不断地接触、磨合。”刘明竹说。
除了睡觉,一天有10多个小时刘明竹都是和“刺钉”在一起。“刺钉看着冷漠,但也善解人意。”刘明竹说,如果某一天他情绪低落,刺钉也会在训练中提不起精神,它还会过来舔他的脸颊,默默地陪伴着他,没过几个月,彼此便成为亲密无间的“战友”。
在训练过程中,当然也遇到不少难题,刘明竹直言,如果训练时犬跑出去玩了,也许是受鸽子、过路汽车影响,最可怕的就是找不到原因,孩子哭闹可以问,可是犬不会说话,只能反复,甚至几十遍的去训练,到最后问题解决了,有时候却不知道原因。
“现在它跟我也两年多了,平时玩耍或者训练也好,我们更像是家人,伙伴,因为每天都待在一起生活训练,所以其实对于发生的特殊的事情反而不会记那么太清楚了,每天都在重复,相互间就觉得平淡无奇了。”一说到自己的爱犬,刘明竹总有一种掩饰不住的喜悦。
赛场上的完美搭档 初登场便取得亮眼成绩
今年3月份,刘明竹接到参加第七届全国搜救犬比武竞赛的通知,为了防止“刺钉”水土不服,刘明竹带着“刺钉”提前几个月来到山东济南比武场地附近适应环境。
“各地气候环境不同,加上犬肠胃较为敏感,为了让犬尽快适应环境,我们专门携带了平时搜救犬常吃的狗粮,饮用的也都是矿泉水。”刘明竹说。
13日上午,箱体搜救科目正式开赛。比武过程中,“刺钉”一上场就表现的很兴奋,这是搜救犬比较理想的工作状态,果然,不到两秒,“刺钉”果断示警,发现第一名被困者,很快,第三、第四、第五名被困人员相继被找到,当时间定格为2分17秒,刘明竹和“刺钉”的考试圆满结束。
对于犬的发挥,刘明竹说很正常也很满意,成绩肯定不会差,但让刘明竹没想到的是,他的成绩是今年比武箱体搜救项目的全国第一名。
“高兴,说不高兴是假的,但是通过比武也让我学到很多东西,训犬跟教育孩子是一样的,需要很多耐心与细心,回去后要更精细地训练,希望明年再次取得好成绩。”对于单项冠军刘明竹并没有表现的很惊喜,反而有点“佛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