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在本科招生宣讲中,介绍了新开设的全国首个“宠物”本科专业,引起广泛关注。

据介绍,该专业属“动物科学”大类,专业方向为“动物科学(伴侣动物)”,专业代码090301,学制4年,毕业生将被授予“农学学士学位”。首次招生50人!在我看来,用“宠物”专业来代称是恰当的,这是用公众听得懂的语言,去宣介一个新专业。
“宠物”专业之所以出现,毫无疑问和近些年快速发展的产业有关。2024年中国宠物消费市场规模已突破3000亿元,近十年复合增长率11.9%,全国目前注册的宠物相关企业已超50万家。这意味着,宠物已经成了当代社会图景中无法忽视的一块拼图,宠物产业、宠物经济方兴未艾。
今年5月8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示了拟新增的42个工种,其中“服务犬驯养师”作为“宠物驯导师”下的新工种正式入编。
而大学适时设置“动物科学(伴侣动物)”专业,也是一种与市场的积极互动。敏感捕捉市场的变化,不被传统的观念束缚,这种思路值得肯定。无论如何,大学专业依然有着很强的就业导向,如何回应市场需求,保证学生有一个相对安稳的就业去向,是非常重要的考量。

从专业内容看,“宠物”专业并非只是撸猫撸狗这么简单,其中包括伴侣动物营养学、伴侣动物遗传与育种学、伴侣动物繁殖学、饲料质量评定与安全检测等等,从名称也可以看出有着相当高的专业壁垒。这也说明,无论是科研还是就业,这个专业都能培养出前途无量的交叉型、复合型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