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陕西历史博物馆因拒绝一位盲人携导盲犬入馆参观,引发争议。博物馆方面表示,馆内规定动物都不得进入,导盲犬也一样,但可以为盲人提供志愿者陪同服务。盲人小伙认为导盲犬是工作犬,不是宠物,公共场所应该允许导盲犬进入,他曾携带导盲犬顺利进入江苏苏州博物馆参观,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也同意了他的参观申请。
这位视障博主向明亮牵着导盲犬 Ash 站在陕历博门前。他记得三年前在苏州博物馆,工作人员主动引导 Ash 通过无障碍通道,还提供盲文导览图。而此刻,陕历博的工作人员却反复强调 “参观须知禁止携带动物”,甚至提出 “寄存导盲犬” 的方案。
“Ash 是我的眼睛,离开它我寸步难行。” 向明亮在电话中哽咽道。这场争议引发法律界热议:《陕西省实施〈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办法》明确规定,视障人士可携带导盲犬出入公共场所。对比之下,苏州、扬州等地博物馆已建立 “导盲犬友好通道”,并培训志愿者提供协同导览服务。
事件最终以陕历博调整政策告终,但背后的矛盾依然存在。正如残障权益倡导者李女士所言:“博物馆保护的不仅是文物,更是文明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