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台州市椒江区下大陈岛,中天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陶陈波在大黄鱼养殖网箱旁发现几个鱼头。“肯定又是‘海狗’吃的!”他苦笑着说。
陶陈波向记者提供了两段此前记录的视频监控资料:一只“海狗”钻进网箱,叼出大黄鱼;另一只“海狗”在渔船甲板吞吃海鱼。“‘海狗’爪子尖,中间有脚蹼,长得可爱,它轻松翻越1米多高的网箱,半小时就吃掉好几条鱼,我们看得心疼。”陶陈波说,“岛上养殖户或多或少都被它们偷过鱼,民警提醒我们,这可能是受法律保护的动物,千万不能伤害它们,我们这点觉悟还是有的。”
台州市公安局椒江分局大陈派出所民警裘晓亚表示,他多次在码头、望夫礁等地看到“海狗”出没,天刚亮时更容易见到它们,很像小狗,体长在一米左右。
动物生态学专家、浙江自然博物院副研究馆员陆祎玮鉴定记者转交的视频等资料后说:“‘海狗’就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欧亚水獭!结合一次捕鱼的数量、群众目击等情况判断,岛上存在欧亚水獭稳定繁殖种群,我们第一次知道大陈岛上也有它们,惊喜!”椒江公安分局食药环犯罪侦查大队负责人表示,有确凿证据证明大陈岛存在欧亚水獭尚属首次,这为保护工作提供新的契机。
陆祎玮说,欧亚水獭对维持生态平衡意义重大,也是生态环境健康与否的指示物种,它对水质要求极高。欧亚水獭在浙江境内曾绝迹30余年,直到2018年有人在象山县韭山列岛重新发现它们。对于它们影响养殖业的问题,陆祎玮建议养殖户给网箱加装盖子和围网,安装驱离装置。
1955年,国民党军队在撤离大陈岛前,将1.8万名居民全部带到台湾地区,同时严重破坏岛上环境,这里遂成荒岛。1956年至1960年,先后有5批青年上岛垦荒,大陈岛故有“红色垦荒第一岛”美誉。习近平总书记曾对大陈岛“一次视察、两次回信”。
58岁的本地居民陈云春说:“以前我们没见过水獭,这几年环境越来越好,我看到它们的次数也越来越多。”
据大陈派出所教导员欧广高介绍,该所深入实施生态警务,进行法制教育,收缴清理捕兽夹等工具,加大对非法捕捞、非法狩猎等行为的打击力度,警民携手保护野生动物,全力推动生态保护与共同富裕相互促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椒江区政府发布的资料显示,“大陈黄鱼”成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24年岛上黄鱼产值超11亿元;2024年全岛吸引游客18万余人,大陈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至7.09万元,超过台州市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