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郑州市发布《犬类管理办法(修订版)》,规定牵引绳不得超过 1.5 米,携犬出户必须携带清洁工具等。新规实施 15 天,犬只伤人警情下降 68%,违规遛狗投诉量减少 82%。
此次综合治理行动自 2025 年 4 月 15 日持续至 5 月 15 日,正值犬类自然繁殖高峰期。随着气温回升,犬只行为失控风险显著增加。统计数据显示,2024 年郑州涉犬纠纷中,63% 因未系牵引绳引发,28% 涉及犬只随地排泄。新规明确要求:外出遛犬必须使用不超过 1.5 米的牵引绳,大型犬及特定犬种需全程佩戴嘴套,随身携带清洁工具及时处理排泄物。对于禁养犬种名录中的烈性犬,市政部门将开展专项排查整治。
针对市民关心的遛狗时间限制问题,通告特别澄清网络传言。郑州市城管局执法监督处处长王建军在新闻通气会上表示:"所谓 ' 早晚禁止遛狗 ' 系误读,新规重点规范遛狗装备及场所,并未设置时段限制。建议市民避开早晚人流高峰时段,既可保障公共安全,也能让爱犬获得更好活动空间。" 该回应及时平息了养犬群体的担忧,某宠物社区平台监测显示,政策解读发布后相关讨论量下降 42%。
管理细则划出明确 "红线":城市建成区禁止饲养《河南省禁养犬名录》中的 48 种烈性犬,公共场所全面禁养任何犬只。携带犬只进入医院、学校、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将面临 200-500 元罚款。对于未办理《养犬登记证》的养犬人,4 月 30 日前完成登记可免于处罚,逾期将依法处置。市政热线数据显示,新规发布当日犬证办理咨询量激增 300%,多个社区增设临时登记点应对办理高峰。
在执法层面,郑州建立 "技防 + 人防" 监管体系。全市 1.2 万个公共摄像头接入犬只识别系统,重点区域配备便携式粪便检测设备。环卫工人老李告诉记者:"现在清理狗粪能扫码上报,系统自动关联附近监控查找饲主。" 这种智慧化管理手段既提高执法效率,又避免过度干扰市民生活。
随着养犬登记、疫苗注射、行为规范等制度的系统化推进,郑州正探索建立养犬信用管理体系。未来,文明养犬记录或与个人征信挂钩,这种长效机制将推动城市文明养犬从 "强制约束" 向 "自觉践行" 转变。当夕阳下的金水河畔,系着标准牵引绳的犬只与散步市民和谐共处时,这座千万人口城市的治理温度正在细节处悄然显现。